祈祷封山作雨云,风霾镇日苦炎氛。
曾惊泽国无馀润,合向桑林忆旧闻。
杯酒不消心似醉,燃眉何计志如焚。
功名望已深饥渴,岂似民情待泽殷。

【注释】

广宁道:今广东肇庆市境内的北江上游。封山作雨云:指用人力把山上的云雾吹下来,形成云团以降雨。泽国:指大水淹没的地区,如江南地区。桑林:指桑田,即农田、稻田。“合向桑林忆旧闻”句意是说,现在人们只能怀念过去曾经有过的丰裕的生活和美好的时光了。望已深饥渴:指盼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和提拔,像渴望水一样地迫切。民情:指百姓的意愿。殷,多。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末农民大起义时期。诗人在广宁道上,目睹了连年的旱灾,他十分同情农民的痛苦,因此写下此诗,希望统治者能为百姓着想,及时降雨,解决他们的疾苦。

首句写祈雨之难。祈雨,是封建时代一种迷信活动,认为天帝有喜怒好恶之心,如果下雨,天帝高兴;如果不下,天帝不高兴,因而降祸于人。所以,祈雨者必须虔诚祈祷,否则,祈雨无效。这两句诗,正是诗人对这种迷信活动的生动描绘,表现了他忧患天下的心情。

第二句写祈雨之苦。祈雨者必须面对狂风暴雨,忍受炎热酷暑,日夜不眠,废寝忘食。可是,祈雨仍然无效,因为天气依然炎热,干旱依然严重。这就使祈雨者更加焦急。诗人在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祈雨者的心情。

第三、四两句诗,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祈雨者的同情和理解。他写道:“曾惊泽国无馀润,合向桑林忆旧闻。”意思是:我曾多次听到老百姓谈论过,今年又没有下大雨,田地里的庄稼都干枯了。他们多么怀念往年的丰收啊!

最后两句诗,诗人又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他写道:“杯酒不消心似醉,燃眉何计志如焚。”意思是说:我喝了酒也不觉得醉,因为我还有志向和热情;而那些整天愁眉不展的人,却已经心如醉了,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可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农民的痛苦和祈雨者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