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禅栖水月邻,齑盐岁月反安贫。
老僧休说斋粮少,我佛原为乞食人。

【注释】

“法王”:即禅宗。

“禅林”:指寺院。

“齑盐岁月”:指僧徒的生活清苦。齑,切碎的腌菜。

“斋粮少”:指僧徒的饮食简单。

“斋”,梵语乞食之音译。佛教称出家人为比丘、比丘尼,亦称沙弥、沙弥尼。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范阳(今北京西南)人,一说范阳(今北京西南)人,一说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说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诗论家。以刻苦精思著称,与韩愈并称“韩昌黎”、“贾长江”。有《长江集》。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但因屡试不第而返俗,后受韩愈影响,重新出家为僧,法名无本。他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仕途不顺,却仍矢志不移地潜心佛学研究,其思想深受禅宗的影响。此诗即作于贾岛晚年隐居长江中时。

首句写景。“非”是否定词,“禅栖”指住持寺院。“水月邻”比喻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幽静的环境。“不是”二字,点明自己不同于其他僧侣,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次句写自己生活清苦。“齑盐岁月”是说僧徒的日常生活十分清苦,只能吃一些腌菜和白米饭。“反安贫”是说反而能够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第三句写僧人的修行境界。“老僧休说”是说不要谈论什么斋饭少的问题了;“我佛原为乞食人”,是说佛教原来是为了给世人做布施的人。

此诗通过写自己与僧人的对比,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