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缩瑟未逢春,积雪都成白屋贫。
且喜素光能映字,不妨冷淡热中人。
【注释】
缩瑟:瑟的收缩。瑟,一种弦乐器。未逢春:指没有遇到春天。素光:洁白的月光。映字:照字或照亮字。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读书人寒窗苦读生活的诗作。诗的前两句是说:寒冷的书房里,瑟瑟缩缩的琴声没有遇到春天的到来。积雪都结成了白屋贫。后两句是说:可喜的是那纯洁的月光能照亮我读书写字,不怕那些冷清的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读书的决心,抒发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寒窗缩瑟未逢春,积雪都成白屋贫。
且喜素光能映字,不妨冷淡热中人。
【注释】
缩瑟:瑟的收缩。瑟,一种弦乐器。未逢春:指没有遇到春天。素光:洁白的月光。映字:照字或照亮字。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读书人寒窗苦读生活的诗作。诗的前两句是说:寒冷的书房里,瑟瑟缩缩的琴声没有遇到春天的到来。积雪都结成了白屋贫。后两句是说:可喜的是那纯洁的月光能照亮我读书写字,不怕那些冷清的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读书的决心,抒发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 造化:自然现象和规律。无停息:没有停止,永恒不断。乘除:指年岁的增长和减少。改岁年:更替岁月。东风:春风。先入律:早春的风已吹动万物。星纪:星宿名,属二十八星宿之一。周天:环绕天一周。爆竹:放鞭炮。宣阳气:驱散阴寒,招来阳气。椒花:花椒花。启寿筵:开启寿宴。北堂:旧时指正室,这里指家中主妇所居之处。春正永:春天长久。槐荫:槐树遮荫。庭前:庭院里。 【赏析】 《元旦》是一首七言诗
梅澥先生赠送的柳条已经种在小园中,长得郁郁葱葱。枝条分布均匀,扶疏向门,分不出长短。春风已将柳枝的腰肢瘦削,眉间的愁苦也随风而去,消散了。柳长丝长,空余下缕缕的思念,不知向谁倾诉。 【注释】 梅澥:人名,此处泛指赠送者。柳:柳树。小园:庭院。分条:柳条分散。宁计尺:不计算尺码。扶干恰当门:柳树枝条向上生长,恰与门框相配。腰减春风力:形容柳枝的细弱。故国魂:旧时的祖国之情。长丝空缕缕:长长的柳丝
下面是诗句、翻译和注释的详细信息: - 诗句:吾师在何处,景仰属灵皋。 - 译文:我的老师在哪里?我景仰他就像敬仰神灵一样。 - 注释:灵皋:比喻高尚的地方或境界。 - 赏析:诗人通过询问自己的老师身处何方,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同时,“景仰属灵皋”这一表述,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学问、道德等方面的追求与向往。 - 诗句:品格兼金玉,文章间雅骚。 - 译文:品德高尚如同金玉一般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和赏析作品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丁丑举一子为亡弟盈出继”要求是“对下一句的诗句进行解释,并加上注释”,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最后按要求写出赏析。 诗中前两句“庭前荆树夥,荣落两暌违”,意思是庭院前的荆树繁茂,却因主人外出而枯萎凋零,这是比喻兄弟之间因故分离。后两句“既得亲枝共
昔读天台赋,知君实象贤。 金声堪继响,珠彩定惊筵。 吐凤休还笔,敲门不弃砖。 鸳针须自有,何事倩人传。 注释: - 昔读天台赋:指的是曾经读过《天台赋》,这是一篇描写神仙隐居之地的文学作品。 - 知君实象贤:通过阅读这篇赋文,你确实展现了像神仙一样的贤德。 - 金声堪继响:比喻你的才华如同金子一样珍贵,足以让人赞叹不已。 - 珠彩定惊筵:形容你的才华和品德,足以让整个宴会都为之震撼。 -
诗的逐句释义: 天地自空阔,风云无尽期。 注释: - 天地自空阔:表达了一种宏大、空旷无垠的景象。 - 风云无尽期:暗示了时间的无限和变幻。 春华冒寒发,野马相息吹。 注释: - 春华冒寒发:春天的花朵不畏严寒,努力绽放。 - 野马相息吹:比喻人或事物在某种环境下休息、恢复生机。 人事终成故,生机日出奇。 注释: - 人事终成故:人生的变迁最终会回归到起点。 - 生机日出奇
注释: 生徒已寥落,心事可胜叹。 知己复谁许,小才犹见难。 闲云思旧雨,秋气感幽兰。 翘首家山外,应多怨暑寒。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抒发诗人孤寂落寞之情为主题。 首联“生徒已寥落,心事可胜叹”是说学生已经凋零了,我的心里可真够难过的。这里诗人用“生徒”指代自己的学生,“生徒”凋零了,说明诗人的仕途也遭到了失败。 颔联“知己复谁许,小才犹见难”则是说朋友又在哪里呢
【注释】 南国:指南方地区。 佳士:贤能的人。 持筹无市气,展卷挹清芬:手里拿着筹算却没有任何市侩之气,翻开书卷却能领略到清香。 锦水浮归棹,吴江冷暮云:锦水(浙江一条河)上飘荡着归来的船只,吴(江苏)江上空弥漫着寒冷的暮云。 精神千古在,元鹤与同群:精神永远活在千古之中,就像仙鹤一样自由地生活在群体中。 【赏析】 此诗为题孙墨林小照之作,赞美了孙墨林的人品、才学和高洁的志向。全诗以“题”字领起
三槐吟 昔闻王氏子,当户植三槐。 草木含灵气,儿孙列上台。 吾家先大父,手泽毓嘉材。 此后花黄候,长安孰往回。 注释: 1. 三槐吟:这首诗以赞美三槐树为主题,表达了对王氏家族的敬仰之情。 2. 昔闻王氏子:从前听说有个叫王氏的人家。 3. 当户植三槐:在家门口种了三棵槐树。 4. 草木含灵气:槐树生长的地方充满了灵气,象征着美好和吉祥。 5. 儿孙列上台:儿孙们站在台上,享受着阳光和微风
【注释】 李公:指作者的朋友李师惠。扶棺痛:扶着棺材的悲痛。深于负笈诚:比背着书箱的诚心更深厚。将伯:即“将归”,将要回家的意思。奚从旅榇行:为什么随同丧车而行呢? 【赏析】 这首诗是怀念友人而作,表达了诗人对李师惠生死之交的深情厚谊。首联写两人的友谊;颔联写李师惠的死对诗人的影响;颈联写对李师惠的思念;尾联写自己不随他而去的原因。全诗感情真挚,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注释: 1. 寒夜二首:这是一组诗,共两首,这里选第一首。 2. 孤灯如豆:一盏灯像豆子那么小。 3. 漏频催:漏壶的水滴得越来越快,时间也过得越来越快。 4. 欲向鸡窗展卷才:我打算在鸡叫之前把书读开。 5. 为数更筹劳问夜:为了计算时辰而劳累了整个晚上。 6. 清寒宛若励吾媒:寒冷的天气如同激励我的媒介(比喻作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夜读书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孤独的灯光
【注释】 中庭:庭院。霜重:霜雪厚重。沈沈(yun):深黑貌。 余光:指月光。寸阴:比喻极短时间,这里指一刹那。 素志:本来的志愿、愿望。这里指的是清寒中的读书人的理想。 拥书:抱着书籍。重衾(qin):厚厚的被子,指被窝。 赏析: “中庭霜重夜沉沉,借得馀光补寸阴。” 首句写冬夜之景。中庭是院中空地,霜雪厚重,天已入深夜。此时,诗人在屋中点着灯火读书,室内外一片寂静,只有烛光闪烁
注释:每当秋天到来,总是让我内心为之一震,连村的寒砧声彻夜不停。 不要因为今年天气转凉就急着送衣,我曾在远方听到鸿雁传递着亲人远去的消息。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秋景和戍边将士生活的诗篇。首句写诗人每到秋季就会因客居他乡而心生悲凉,颔联描绘了戍边士兵彻夜击砧、听候边关军信的情景,颈联则借物喻情,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尾联表达了诗人希望征夫早日归来的心情。全诗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注释: 曾爱芸窗日影迟,三冬又复下书帷。 曾爱:曾经热爱;曾爱芸窗日影迟,指曾经热爱过窗前的日影,因为喜欢日影而长时间留在那里;三冬:三个冬季,这里用来形容时间长久;又复下书帷:又回到了书帷里; 呵将冻笔临晴雪,可念程门夜立时。 呵将:用手呵气;冻笔:笔尖冻结;临:对着写;晴雪:晴朗的雪景;程门:古代学者程颐的门下;夜立时:在晚上站着。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读书生活的热爱和执着的诗
【注释】 处处:到处。蛩声四野秋:蟋蟀的叫声四处都能听到。唧唧:形容蟋蟀鸣叫之声,这里指蟋蟀的鸣声。梦:梦乡或梦境。明河:银河。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秋夜怀人的诗。首句“处处蛩声四野秋”是说秋夜蟋蟀声四野可闻,渲染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气氛。次句“酸吟为我助清幽”,说自己因吟咏着凄苦的诗句而感到心境清幽。三四两句写自己不能成眠,只能仰视天河,以排遣对远方所思者的思念和怅恨之情。 全诗以景起兴
【注释】 秋声:秋天的声响。 过处:经过之处,指寒蝉鸣叫的声音。 沈沈:形容夜深人静,也用来形容人的沉思状。 欧阳:欧阳修,宋代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 争欲语:都想要表达出来。 无赖:无聊。 酸吟:凄厉的悲唱。 【赏析】 这首七绝是写秋虫之“怨”,以秋虫的“鸣”来喻人的内心不平。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押仄声韵,格律整齐。前两句写秋虫鸣叫,后两句写秋虫之“鸣”,即秋虫之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