曈昽晓色开扶桑,水光接天云连江。
一痕翠黛出云表,虚无缥缈江中央。
初疑可望不可即,仙山遥指烟苍茫。
须臾尽扫众峰出,快哉一苇原可杭。
顺流十里到山麓,古木森秀罗成行。
盘旋至顶豁开朗,天容海色同青苍。
大江浩浩日奔泻,东南巨浸何汪洋。
兹山万古流不去,怒涛骇浪时舂撞。
山腰更访焦隐处,古洞深窈岩花香。
老僧携锄采芝术,一径导引归禅堂。
摩挲旧物列周鼎,相与考古弥精详。
山门留此作永镇,魑魅惊走蛟龙藏。
当年瘗鹤剩碑石,字画断缺空彷徨。
得游名山愿已慰,况睹宝物神逾扬。
蒲圃茶话更良久,松寥阁外俄斜阳。
出门一笑竟归去,打桨不觉长波长。
是时澄江净如练,众峰环列皆屏张。
中流回望碧螺髻,玉鬟招手仙人乡。

这首诗名为《游焦山》,是一首描绘游览焦山风景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及赏析:

”`markdown

诗句翻译与注释

曈昽晓色开扶桑,水光接天云连江。

  • 曈昽: 清晨明亮的样子。
  • 晓色开扶桑: 早晨的阳光照射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即东方,这里用“扶桑”指代东方初升的太阳。
  • 水光接天: 水波与天空相连。
  • 云连江: 云雾缭绕着江流。

一痕翠黛出云表,虚无缥缈江中央。

  • 翠黛: 形容青山如黛绿色。
  • 出云表: 从云层之上露出。
  • 虚无缥缈: 形容景物模糊不清,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江中央: 指江水的中央部分。

初疑可望不可即,仙山遥指烟苍茫。

  • 可望不可即: 难以触及,只能远远地观望。
  • 仙山遥指: 远指着仙山。
  • 烟苍茫: 烟雾弥漫,给人以朦胧的感觉。

须臾尽扫众峰出,快哉一苇原可杭。

  • 尽扫众峰: 迅速扫荡了所有的山峰。
  • 一苇原可杭: 一根芦苇就可以渡过江河。
  • : 渡,这里指渡过江。

顺流十里到山麓,古木森秀罗成行。

  • 顺流十里: 沿着河流走了十里。
  • 山麓: 山脚下。
  • 古木森秀: 树木茂盛且秀丽。
  • 罗成行: 像罗列一样排列。

盘旋至顶豁开朗,天容海色同青苍。

  • 盘旋至顶: 环绕山顶盘旋。
  • 豁开朗: 视野开阔。
  • 天容海色: 天的容貌和海的颜色。
  • 青苍: 青色,深蓝色。

大江浩浩日奔泻,东南巨浸何汪洋。

  • 大江浩浩: 宽阔的大江水流湍急奔涌。
  • 日月奔泻: 比喻时间或流水急速流逝。
  • 东南巨浸: 指长江,长江在东南方向流淌。
  • 何汪洋: 多么广阔无垠。

兹山万古流不去,怒涛骇浪时舂撞。

  • 兹山: 这山名。
  • 万古流不去: 这座山自古以来就存在,永不改变。
  • 怒涛骇浪: 猛烈的波浪。
  • 舂撞: 撞击,这里形容强烈的海浪冲击。

山腰更访焦隐处,古洞深窈岩花香。

  • 山腰: 山的腰部。
  • 焦隐处: 焦山深处隐秘的地方。
  • 古洞: 古老的山洞。
  • 深窈: 深深的幽静。
  • 岩花: 山中的花朵。
  • 岩香: 山中植物散发出的香味。

老僧携锄采芝术,一径导引归禅堂。

  • 老僧: 年纪大的老僧。
  • 携锄: 带着锄头。
  • 采芝术: 采集灵芝的技艺。
  • 一径: 一条小路。
  • 归禅堂: 回到寺庙。

摩挲旧物列周鼎,相与考古弥精详。

  • 摩挲: 抚摸、轻触。
  • 旧物: 古代的物品。
  • 周鼎: 古代的青铜器,代表古代的文明。
  • 相与: 一起。
  • 考古: 研究古代文化。
  • 弥精详: 更加详细精确。

山门留此作永镇,魑魅惊走蛟龙藏。

  • 山门: 寺庙的大门。
  • 留下此作永镇: 将这个地方作为永久的纪念。
  • 魑魅惊走: 魑魅被吓跑了。
  • 蛟龙藏: 蛟龙隐藏起来。

当年瘗鹤剩碑石,字画断缺空彷徨。

  • 瘗鹤: 埋葬鹤。
  • 剩碑石: 剩余的石碑。
  • 字画断缺: 文字和图案不完整。
  • 空彷徨: 感到迷茫和徘徊。

得游名山愿已慰,况睹宝物神逾扬。

  • 得游名山: 有幸游览名山。
  • 愿望已慰: 心愿得到满足。
  • 宝物神逾扬: 宝物的神韵更加显著、提升。

蒲圃茶话更良久,松寥阁外俄斜阳。

  • 蒲圃茶话: 在蒲园喝茶聊天。
  • 长聊: 长时间地交谈。
  • 松寥阁外: 在松树林外的阁楼里休息。
  • 俄斜阳: 突然看到夕阳西下。

出门一笑竟归去,打桨不觉长波长。

  • 出门一笑: 离开家门时笑了。
  • 竟归去: 最终离开了。
  • 打桨: 划船时摇动桨。
  • 长波长: 因为走得很快而感觉船身较长。

是时澄江净如练,众峰环列皆屏张。

  • 澄江: 清澈的江面。
  • : 细长的带子,这里比喻平静的水面。
  • 众峰环列: 众多的山峰围绕着它展开。
  • 屏张: 屏障张开。

中流回望碧螺髻,玉鬟招手仙人乡。

  • 中流回望: 在江中回望。
  • 碧螺髻: 形容山峦如美人的发髻一般美丽。
  • 玉鬟招手: 仙女挥动衣袖示意。
  • 仙人乡: 如同仙人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焦山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山水景色的真实刻画,也有对历史遗迹的深刻感慨,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诗人通过对山水、古迹、传说等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既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美,又体现了人文景观的魅力,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