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渡百里湖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译文:
在湖中渡过一千里长的湖泊时,我看到了宽阔的湖水和浅薄的水流。远处的帆船仿佛静止不动,而周围的树木则争相挺拔向上生长。这一年已经遭受了秋天的干旱,人们仍然期待着雨水的到来。即使是干涸的鱼鳞也似乎有可能复活,因此我敢于面对波涛汹涌的挑战。

注释:

  1. 湖面宽千顷:千顷,古代面积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千顷等于一万顷,即广阔无垠的湖泊。
  2. 湖流浅半篙:湖流是指湖水流动的情况,半篙是测量水流深浅的一种工具,这里指湖水流动不深,只到船的一半位置。
  3. 远帆如不动:远处的帆船仿佛没有移动一样,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
  4. 原树竞相高:周围的树木争相向上生长,竞争着争取阳光和空间,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5. 岁已占秋旱:今年已经是秋天干旱的季节了,暗示着天气异常干燥,农作物缺水严重。
  6. 民犹望雨膏:百姓们仍然期待着雨水的滋润,希望能够缓解干旱带来的影响。
  7. 涸鳞如可活:即使鱼的鳞片都已经干枯了,它们也似乎有重新复活的可能。
  8. 吾敢畏波涛:我不怕海浪的危险,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期待的画面,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对于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诗人以湖面、帆船、树木、农民等为题材,通过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个生动的场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民生的牵挂。诗中的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类生活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