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忌拘牵十二三,灵苗毒草比粗谙。
性存姜桂何妨辣,味到芩连不取甘。
好友劝尝真苦口,庸医隔膜漫多谈。
古方难适今时用,此理如禅在细参。
【注释】
残冬:指冬季。展假:休假。病榻:卧病在床。消寒:消除寒冷。聊当:姑且作。呻吟语:病时口不能言,只能以呻吟声表达。无伦次:杂乱无章,不成文章。宜忌:适宜或忌讳。拘牵:拘束。十二三:指十二月、正月之交。灵苗:比喻幼嫩之物,这里指药性初发之时。毒草:药力猛烈的草药。比粗谙:比照粗浅的学识。性存姜桂何妨辣:意思是说如果本性中含有姜、桂(一种中药)的药性,就不妨让它更加强烈一些。味到芩连不取甘:意思是说如果药物的味道已经达到了像黄连、黄芩那样的苦味,就不必再加入甘味了。芩连:指黄芩、黄连,两种苦味的中草药。好友劝尝:指医生劝病人吃下这种药。真苦口:非常苦的药。庸医隔膜:庸医不懂医术。漫多谈:随意谈论。古方:古代的药方。难适:难以适应。今时用:现在的用法。此理:这里的“理”指的是药理。如禅:像禅宗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疾病治疗中用药问题的小诗。作者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出发,抒发了对于疾病用药的种种感受和认识。
诗的前四句,作者首先描述了自己因病而卧床不起,需要服药来缓解痛苦的情景。接着,诗人又表达了对于药方选择的困惑和无奈。他认为,虽然有些药方是古人留下的,但并不一定适合现代人的身体情况。因此,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既然药效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就应该让它自然发挥作用,不要再去加入其他药材了。
接下来的八句,诗人又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如果药物的味道已经到了苦的程度,那么就不应该再去加入甘味了。同时,他也指出,有些医生虽然懂医术,但是却并不了解药物的性质,只会随意地谈论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最后,他以一种超然的心态结束了自己的诗歌,认为药物的道理就像禅宗一样深奥莫测,需要我们慢慢地去领悟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