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秋远近,水色涨平芜。
晒岸多渔网,浮舟半竹庐。
桥欹眠折苇,槛倒坐间凫。
落日宜亭上,寥寥吾辈俱。

宜亭

不知秋远近,水色涨平芜。

晒岸多渔网,浮舟半竹庐。

桥欹眠折苇,槛倒坐间凫。

落日宜亭上,寥寥吾辈俱。

译文:
我站在宜亭上,不知道秋天的远近,只见水面平静地涨满岸边的荒草。
晒在岸边的渔网很多,小舟漂浮在竹制的小屋里。
桥体倾斜,我在睡梦中折断了折断的芦苇,栏杆倒塌,我在中间坐着。
夕阳映照在宜亭之上,我独自感叹,我们这些朋友都是如此孤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宜亭时的即兴之作。从诗中可以看出,宜亭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和宁静。

首句“不知秋远近”,表达了诗人对秋天距离感的迷茫,可能是因为秋天的景色过于迷人,让人无法判断它离自己有多近。接着第二句,“水色涨平芜”,描绘了宜亭周围的自然景色,水位上涨使得荒草覆盖了平地,增添了一丝荒凉的气息。

第三句“晒岸多渔网”,描述了宜亭周围渔民的生活场景,他们把渔网晒在岸边,等待收获。这一句也反映了宜亭附近的自然环境,为下文的抒情铺垫了基础。

第四句“浮舟半竹庐”,描绘了小船和小竹屋相映成趣的景象,小船在水上漂浮,而竹屋则半浸在水中,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第五句“桥欹眠折苇”,诗人在桥边睡觉时折了一根苇草,这一细节描写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享受。

最后一句“落日宜亭上,寥寥吾辈俱”,表达了诗人对落日景象的赞美,认为宜亭的落日景色十分迷人。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美景之中,而是感叹自己的孤独和朋友的稀少。这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透露出他对人生孤独的感慨。整首诗通过描绘宜亭的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