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澳星连萃北山,瓦硐看遍顿开颜。
鸡窗夜照青藜火,鱼网朝围绿水湾。
港尾地饶花蛤盛,城前人乐鹭丝闲。
豚肩斗酒春风社,白叟黄童带醉还。
【解析】
此诗是一首描绘渔村生活的田园诗,作者以清新的笔触勾勒了一幅宁静的渔村晚景。全诗从日落到鸡鸣,从月上到日落,再到月落,最后是天明,依次描写了渔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十四、十五两句是说:在港尾,蛤蜊多,人们喜欢捕捞;城前,鹭鸶多,人们喜欢观赏。这两句写出了渔村的自然生态,也表现了渔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最后两句是说:渔夫和老翁、小孩一起喝酒,大家喝得醉眼朦胧。这两句既写出了渔民的豪放性格,也表现了诗人对渔民生活的喜爱。
【答案】
译文
四澳星连萃北山,瓦硐看遍顿开颜。
鸡窗夜照青藜火,鱼网朝围绿水湾。
港尾地饶花蛤盛,城前人乐鹭丝闲。
豚肩斗酒春风社,白叟黄童带醉还。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渔村晚景的田园诗。诗的前两句“十四、十五”,写日落时分,渔民收工归来,他们把船系好后,便上岸来到海边的沙滩上,观看着海中的蛤蜊等水产品。第三句“鸡窗”,点明时间是在夜晚,第四句“青藜火”点明地点是在船上,这两句写的是渔民们在归途中的情景。接着写到“鱼网”,说明渔民们又回到了捕鱼的场所。这两句中“鸡窗”“青藜火”是点睛之笔,为后文写渔民们的劳动生活作了铺垫。第五句“港尾地”,说明渔民们又来到了港尾一带的海滩上,这里蛤蜊很多,是渔民们喜爱的一种水产品。“花蛤盛”,说明这里的蛤蜊又肥又大,数量又多,所以叫花蛤盛。第六句“城前”,写渔民们到了城前一带,这里是鹭鸶栖息的好地方,所以又成了他们观鸟赏景的地方。“鹭丝闲”,说明这里鹭鸶很多,悠闲自在。最后两句写渔民们饮酒唱歌,共庆丰收,欢度佳节。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唱歌,一边唱歌一边喝酒,一直到太阳升起来,他们才带着醉意回家去。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渔民一天的工作与生活。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比喻和夸张,但却能准确地表现出渔民们一天劳作的过程和心情,以及他们在劳作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和快乐。这种真实而朴素的描绘,使整首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到亲切和真实。因此,这首小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