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日月著文石,肯共雕虫小巧争。
镇物本来资厚重,补天由此费经营。
树从玄圃花常满,种向蓝田玉自生。
丝竹一时诉合奏,大成犹藉振金声。

诗句解读

1 光华日月著文石 - 这一句表明石头(文石)具有光彩,与日光和月华相得益彰。

  1. 肯共雕虫小巧争 - 这里的“雕虫”通常指细小的技艺或精巧的工作,诗人表达了一种不屑于此类竞争的态度。
  2. 镇物本来资厚重 - 这句话说明天然形成的石头具有稳重和厚重的特性。
  3. 补天由此费经营 - 虽然这里使用了“补天”这一传统神话元素,但诗人似乎在强调自然界的原始美比人造之物更值得赞美。
  4. 树从玄圃花常满 - “玄圃”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一句可能是在描绘自然中树木繁茂、花朵盛开的景象。
  5. 种向蓝田玉自生 - 这里的“蓝田”可能代指一种名贵的玉石产地,诗人可能在表达即使是珍贵的材料也不需要人为去种植。
  6. 丝竹一时诉合奏 - 用“丝竹”来比喻音乐,意味着和谐美好的事物不需要通过复杂的乐器来表现。
  7. 大成犹藉振金声 - 这句话强调了自然成就的美好和价值,无需借助人工的华丽装饰。

译文

光华照耀日月的文石,不愿与雕虫小技争奇斗艳。
自然赋予的石头本身就沉稳厚重,无需费力就能修补苍天。
树木从玄圃生长,花朵常满枝头,无需刻意栽种即可绽放美丽。
美妙的乐曲不必依靠各种乐器才能演奏出动听的合奏,自然的和谐美好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文石的赞美,传达了一种回归自然、珍视简朴之美的思想。诗中的“光华日月著文石”和“树从玄圃花常满”,都强调了自然美的纯粹和无华。同时,诗人对雕虫小技的不屑态度,反映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在价值的哲学思考。此外,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层面的高洁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