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今徵外九州,象胥蛮隶一兼收。
奇肱国送飞车至,深目人乘电驭游。
黑白黄红新族谱,亚、欧、非、美秘阳秋。
从兹刮眼看高论,陆贾潜夫在校雠。

【注释】

新学:指新的学问,这里指新学丛志馆。征诗:征集诗歌。编辑:整理、编辑。象胥:古代掌管翻译的官。蛮隶:古代南方的民族。奇肱国:传说中国家名。飞车:即飞轮,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电驭游:以电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族谱:种族或家族的系统。亚:古印度国名。欧:欧洲。非:非洲。美:美洲。高论:高深的言论。陆贾、潜夫:都是汉代著名的学者。校雠(chóu):校核,考证。

【赏析】

此诗为作者应新学丛志馆之请而作。首联写诗人被征诗事,颔联写所征诗的内容和形式,颈联写征得的诗歌内容和特点,尾联写诗人对于这种征诗的态度和看法。

“新学”二字,总括了全诗内容,表明这是一首应征之作;“来徵诗”,说明诗人被征诗之事发生。“为及编辑李君”,承上启下,表明此次征诗的目的。

首联起笔点明征诗的缘由,征诗是因“学问今徵外九州”。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徵”字,既指征诗这件事,又暗指征诗的缘由——征求天下大才。这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虚实相映,使诗意更为深远。接着,诗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写“徵”,那就是在征士中兼收“象胥蛮隶”。这里的“象胥”,是指古代掌管翻译的官员,“蛮隶”,则包括南蛮和北狄。这一联,不仅写出了征诗的范围广泛,而且表现出诗人对贤才的渴求之心。同时,也暗示出这次征诗的对象不仅限于中原人士,而是遍及各地,这更显示出征诗范围的广阔和征士来源的不同凡响。

颔联承前启后,紧接前一联的内容,展开征诗内容的叙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征诗,不但有来自中原各地的诗歌,还有来自远方异国的诗歌。“奇肱国”和“深目人”,都指外国。“奇肱国送飞车至”,“飞轮”,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奇肱国”,即神话中的国家名;“飞车至”,即指飞轮车到来。“电驭游”,指使用电力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这两句,既写出了外国诗歌的形式,又写出了其新奇、快捷的特点。“奇肱国”的设置,既增加了诗歌的奇特色彩,又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颈联承前二联,进一步展开征诗内容的叙述。“黑白黄红新族谱”,意思是说,这次征得的诗歌中,既有汉族的诗歌,也有其他民族的诗歌。这些诗歌,各具特色,形成了一个新的族谱。“亚非美”三字,分别指亚洲、非洲和美洲,这是对世界不同民族的统称。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这次所征得的诗歌中,不仅有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作品,还有亚洲、非洲和美洲等不同地区的诗歌作品。这几句既突出了这次征诗内容的丰富性,又表现了人们对这次征诗的重视程度。“亚”与“美”的设置,既显示了诗歌形式的多样性,又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尾联承前启后,总结全诗,并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征诗的看法。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从此以后,我们可以用眼光来看高深的道理;陆贾、潜夫等人,他们的学问和才能,都在我们的校雠之下。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从此以后,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高深的道理,而陆贾、潜夫等人的学问和才能,都已经在我们的校雠之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利用。这一联既总结了全文,又表明了诗人对此次征诗的态度和看法。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深远。诗人以宏大的气势描绘了一次盛大的诗歌征集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展现了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新景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