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车马客,亦乏丝竹情。虚堂听读书,四壁金石声。
秋风九霄外,常有黄鹤鸣。噌吰互相答,露下天地清。
人间尘俗耳,一洗笛笆筝。时闻吟李、杜,沧海吼长鲸。
时闻哦韦、柳,雪竹引银笙。琅琅诵坟典,天风吹琼英。
读书有馀乐,何必轩冕荣!独存千古意,可以语诸生。
「书中求大义,勿为泥功名」!
诗句释义和赏析:
**1. **“我无车马客,亦乏丝竹情。”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没有世俗的交往和娱乐活动,强调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宁静。
**2. **“虚堂听读书,四壁金石声。”
描述了在一个空旷的房间中独自阅读,周围的墙壁上回荡着金石的声音,这种声音增添了一种静谧和庄严的氛围。
**3. **“秋风九霄外,常有黄鹤鸣。”
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把秋风比作从九天之外而来的声音,同时引用了黄鹤的故事来增加文学色彩和神秘感。
**4. **“噌吰互相答,露下天地清。”
继续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描绘环境的美好和内心的平静,如同回答之声在露水落下时显得格外清晰。
**5. **“人间尘俗耳,一洗笛笆筝。”
指出尽管外界有各种声音,但通过阅读可以洗涤掉这些杂音,专注于书籍带来的纯粹知识。
**6. **“时闻吟李、杜,沧海吼长鲸。”
提到了诗人杜甫和李白的诗歌,以及海洋中鲸鱼的声音,展现了作者对古代伟大诗人作品的敬仰和对大自然壮丽景象的欣赏。
**7. **“时闻哦韦、柳,雪竹引银笙。”
提及了唐代诗人韦应物和柳宗元的诗作,以及竹子发出的声音引导如银制的笙一般的音乐。这里的“哦”可能是指吟诵或者咏叹。
**8. **“琅琅诵坟典,天风吹琼英。”
继续描述读书时的美妙感受,像是诵读经典著作,而风则带来了像琼英一样的芬芳。
**9. **“读书有馀乐,何必轩冕荣!”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即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心灵的满足而非物质财富或地位。
**10. **“独存千古意,可以语诸生。”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将这份永恒的智慧传递给后世学生的愿望。
注释及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阅读和学问价值的颂扬之作。诗中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知识、美和宁静生活的渴望。通过使用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整首诗洋溢着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个人内在修养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和个人修养的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