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波涛鸣,水底蛟龙泣。
卸帆一梦惊,疑有狂澜入。
忆昨驾船初,浪平风习习。
天高动星斗,潮涌随呼吸。
直棹澎湖沟,遥望虎山立。
秋信中流来,北风一夜急。
浪头拍太空,鳌山高岌岌。
漰湃舟人呼,声与浪鸣悒。
鼓荡随罡风,忽向海湾集。
回视天色明,万变俱收拾。
乃知险阻间,随处可安戢。
乾坤亦幻然,江河吾且挹。
【注释】
①“枕”句:在舟中睡梦中听到海涛声。
②“卸帆”三句:船帆被风吹落,惊醒了船夫。
③“忆昨”二句:回忆起以前驾船时风平浪静,顺水而行。
④“天高”二句:看到天空中的星斗随着潮水的涨落而移动,感受到潮汐的威力。
⑤“直棹”五句:直航澎湖海峡,远望对面的虎山岛屹立在波涛之中。
⑥“秋信”二句:秋天的讯息在海面上传来,北风一夜刮得很急。
⑦“浪头”二句:波浪冲击着高空中的云霄,如同巨大的山峰一样险峻。
⑧“漰湃”三句:船在波浪中颠簸,发出呼喊声,声音与浪花一起回荡。
⑨“鼓荡”二句:船随罡风前进,突然转向海湾。
⑩“万变”二句:回头望去,天色已经大亮,万物都在变化中。
⑪“乃知”二句:才懂得海上航行的危险和困难,但只要谨慎驾驶,处处都能找到安全的地方。
⑫“乾坤”二句:宇宙天地虽然变幻莫测,但江河之水可以汲取其中的精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海上遇风即事的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惊涛骇浪的壮观景象和海上航行的风险与危险。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动感,充满了对大海的敬畏之情。
开头两句写海上遇风即事。首句写梦中听到海涛声,次句写醒后看到船帆被风吹落,惊醒了船夫。这两句看似平常的叙述,实则暗含着作者对海洋的敬畏和对海上航行的担忧。
接下来的六句,诗人回忆了以前驾船时的情景。他回忆起以前风平浪静、顺水而行的日子,以及天空中的星斗和潮水的涨落。这些细节描写,既展现了作者对海洋的独特感受,也为下文的遭遇做好了铺垫。
中间十二句,诗人详细描绘了海上遇风的经历。他看到天空中的星斗随着潮水的涨落而移动,感受到潮汐的威力;直航澎湖海峡,远望对面的虎山岛屹立在波涛之中;听到浪头拍打太空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船在波浪中颠簸,发出呼喊声,声音与浪花一起回荡;船随罡风前进,突然转向海湾。这些描写,既有视觉上的震撼,又有听觉上的震撼,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海上遇风的惊险和刺激。
最后四句,诗人表达了对海上航行风险和危险的理解。他知道海上航行的危险很大,但只要谨慎驾驶,处处都能找到安全的地方。他还指出,宇宙天地虽然变幻莫测,但江河之水可以汲取其中的精华。这里的“乾坤亦幻然”,既指宇宙天地的变化无常,也暗示着人生世事的变幻莫测;“江河吾且挹”,则是指江河之水可以汲取其中的精华,寓意着人生的历练和成长。这两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明快,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动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一个普通的场景转化为一个充满哲理的故事,让读者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