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芒赤县州,六合拱神京。蛮夷归鞭笞,殷武善徂征。
维时士用命,拘原尽力争。自从宣宗季,恬嬉为敌轻。
乙酉胜法兰,弃藩与行成。是以朝鲜事,倭人首败盟。
今皇奋威怒,志在吞鲵鲸。谁知势决裂,到处无坚城。
一退鸭绿江,遂丧凤凰营。辽东与山东,岛屿任纵横。
岂无金汤隘,尚有铁甲兵。汪、黄主枢省,陵寝迫震惊。
积弱已不振,一蹶何时兴!我思所由来,兵将不同诚。
济危无韩、岳,上下久离情。暌隔致蛊否,未有不分崩。
可恨行阵士,赴战各贪生!阃内谋不施,阃外士无能。
四郊多垒日,孰为奋请缨!将相今何用,气象空峥嵘!
入辕开府坐,出门除道行。临民事赫奕,遇敌屏息声。
坐谈抒奇略,议和以为名。蹙地日千里,不知辱与荣。
我欲哭秦师,葬汝白起坑。

诗句:芒芒赤县州,六合拱神京。

翻译:辽阔的赤县神州大地,被六合环绕着神圣的京城。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国家的辽阔和神圣,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自豪和敬仰。”芒芒”形容国家大地广阔无垠,”赤县”则指代中国,”六合”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表示天地四方。”拱”字形象地描绘出京城周围的环境,既显示出皇权的威严,也反映出国家的强大。整句诗展现了古代中国在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繁荣昌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自豪。

诗句:蛮夷归鞭笞,殷武善徂征。
翻译:异族归顺后接受严厉的惩罚,殷朝的武士擅长出征征战。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征服与统治的思考,强调了正义与力量的重要性。”蛮夷”指的是非华夏民族,他们归附于中原王朝后,往往需要接受严格的统治和教化。”鞭笞”一词在这里既有惩罚的含义,也有教化的意义。”殷武”指的是商朝末期的一位英明君主,他善于用兵打仗,赢得了民众的尊敬和爱戴。这里的”善徂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看法,他认为只有通过武力征服,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武力征服和统治的深刻思考,认为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诗句:维时士用命,拘原尽力争。
翻译:正是那个时代,人们为了理想而奋斗,坚守原地竭尽全力抗争。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当时社会人民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维时”指的是那个时代,”士”指的是普通百姓,”用命”则是指全心全意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拘原”指的是坚守自己的立场,不随波逐流;”尽力争”则是指竭尽全力去争取胜利或者实现目标。这句话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那就是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人民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了理想而奋斗,不惜一切代价。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它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诗句:自从宣宗季,恬嬉为敌轻。
翻译:自从宣宗皇帝去世之后,朝廷开始变得松懈,对待敌人的态度变得轻率。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朝廷内部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宣宗季”指的是宣宗皇帝去世后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朝廷失去了一位有远见卓识的皇帝,导致朝政出现了混乱和懈怠。”恬嬉”指的是朝廷官员们的态度变得轻松愉快,不再像以前那样勤勉努力。”敌轻”则是指对待敌人的态度变得轻率,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严肃。这种转变导致了朝廷对内忧外患的忽视和放松警惕,使得原本就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加严重,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落。

诗句:乙酉胜法兰,弃藩与行成。
翻译:乙酉年战胜了法兰国,放弃了藩属的地位,与之达成了和平协议。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清朝对外战争的胜利和与外国签订和平条约的场景。”乙酉年”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个特定年份,”胜法兰”则表明了清朝在这个年份里取得了一次重要的胜利,可能是在战争中或者是其他形式的竞争中。”弃藩与行成”则描述了清朝在这场胜利后采取的策略,即放弃曾经的藩属地位,转而与对方达成和平协议。这种转变可能意味着清朝改变了对外政策,从侵略转向防御或合作,这在当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清朝能够避免进一步的战争和损失,同时也为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诗句:是以朝鲜事,倭人首败盟。
翻译:因此朝鲜事件中,倭国人首先破坏了和平协议。
赏析:这句诗指出了朝鲜事件中倭国(即日本)的行为,以及其对和平协议的破坏。”是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连词,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原因的结果。”朝鲜事”指的是朝鲜半岛发生的事件,可能是政治纷争、战争或其他冲突。”倭人首败盟”则表明在朝鲜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倭国首先破坏了和平协议。这里的倭人指的是日本的武士阶层,他们以武力征服其他国家为荣。倭国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也给清朝带来了外交上的困境和压力。

诗句:今皇奋威怒,志在吞鲵鲸。
翻译:如今皇上奋发威武之怒,决心吞并小国如同吞食小鱼般容易。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皇帝的决心和野心,以及对外扩张的强烈意愿。”今皇”指的是当时的皇帝,”奋威怒”则表明了皇帝因为某些原因激发了威武之气和愤怒之情。”吞鲵鲸”则是夸张的说法,形容吞并国家如同吞下小鱼一样容易,这里使用了双关语,既有实际含义也有比喻意味。皇帝的这种决心和野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心态和社会背景,即对外扩张和侵略的渴望以及对权力的追求。同时,这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强大和统一国家的向往和追求。

诗句:谁知势决裂,到处无坚城。
翻译:谁知局势已经彻底破裂,到处都是没有坚固城池的地方。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悲观和无力的情绪。”谁知”是一种反问的语气,表示作者对此感到惊讶或不理解。”势决裂”则是指局势已经彻底崩溃,无法挽回或挽救。这里的”处所无坚城”则是说在这个地方没有坚固的城墙或堡垒,形容了战乱导致的城市毁灭和人民流离失所的情景。这种描述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战乱带来的创伤和痛苦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句:一退鸭绿江,遂丧凤凰营。
翻译:一旦后退到鸭绿江边,就丧失了凤凰营这个重要据点。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由于战争失利而导致的重大损失。”一退”表示撤退的意思,”鸭绿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条河流,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军事冲突和战役。”遂丧”则是说丧失了某个地方或事物,这里特指凤凰营这个战略要地。”凤凰营”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地方象征,可能指的是一处战略要地或重要的军事基地。这里用”遂丧”强调了战争失败的后果,暗示了战争的严重后果和损失。总的来说,这句诗表达了战争的失败和损失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诗句:辽东与山东,岛屿任纵横。
解析:这句话描绘了辽东和山东地区作为战场的状况,岛屿成了战略布局的一部分。
赏析:这句话通过对辽东和山东地区的描述表达了战争的广泛影响。”辽东”指的是中国东北部地区,历史上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山东”则是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同样是兵家争夺的重点地区。这里的“岛屿任纵横”描绘了战火纷飞的场景,岛屿成为了战略布局的一部分,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成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句:岂无金汤隘,尚有铁甲兵。
解析:尽管有难以攻克的防御工事,但仍然有着装备精良的士兵。
解析:这句话强调了即便面对强大的防御,军队也依然拥有保卫国家的力量。

诗句:汪、黄主枢省,陵寝迫震惊。
解析:这里提到了汪、黄二人掌管枢密院,并且陵寝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这显示了朝廷内外的不稳定和危机四伏。
解析:这句话揭示了当时朝廷内部的动荡情况以及外部的威胁给国家造成的冲击。

诗句:积弱已不振,一蹶何时兴!
解析:这是对整个国家的担忧和警示,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能否振兴的深切忧虑。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走向的担忧和警示。

译文:芒芒赤县州,六合拱神京。 蛮夷归鞭笞,殷武善徂征。 维时士用命,拘原尽力争。 自从宣宗季,恬嬉为敌轻。 乙酉胜法兰,弃藩与行成。 是以朝鲜事,倭人首败盟。 今皇奋威怒,志在吞鲵鲸。 谁知势决裂,到处无坚城。 一退鸭绿江,遂丧凤凰营。 辽东与山东,岛屿任纵横。 岂无金汤隘,尚有铁甲兵。 汪、黄主枢省,陵寝迫震惊。 积弱已不振,一蹶何时兴! 这是我所由来朝,兵将不同诚。 惟独行古道,坐镇开府门。 临民事赫奕,屏息声色存。 坐谈抒奇略,议和以为名。 日积月千里,日日夜夜思。 不知何处起,悲风动地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