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比鸾栖棘,民如雉带箭。
所陈百未一,人且疑谤讪。
我读孑遗诗,血声和泪咽。
奈何天助虐,斯民日涂炭!
戊戌洪水灾,山崩川潦漫。
人向吕梁沈,城似汾阳灌。
千村万顷田,茫茫无陂堰。
己亥复歉荒,穷黎绝炊爨。
岂有太仓赈,可救流氓难!
无田更追呼,租税不容缓。
室燬鲂尾赪,梁亡鱼肉烂。
丙午地大震,青天迷昏旦。
人物沦大荒,深谷为高岸。
潭潭九重渊,沈沈太华观。
哭声撼原野,惊魂怖里闬。
自从沧桑来,无时无危乱。
臲卼兵燹中,残生出刀碫。
疮痍未遽平,馀殄遭乾暵。
去年台北街,滔滔横流断。
今年全岛间,重叠风水涣。
有如尪病人,被曝县空半。
皇皇赤县倪,哀哀黑海畔。
饥溺望来苏,何日睹清晏!
我作大风歌,郁噫三再叹!
【注释】
①鸾:古代传说中凤凰的一种。比喻贤人。棘,酸枣树。
②雉带箭:比喻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雉,野鸡。射,射杀。箭,箭矢。
③所陈百未一:意思是说,所有的建议和意见都不能被采纳。
④人且疑谤讪:人们将会怀疑诽谤。
⑤孑遗诗:指杜甫的诗。杜甫晚年流离失所,在成都草堂期间创作了很多感人至深的诗篇。
⑥斯民日涂炭: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们每天都在水深火热之中。
⑦戊戌洪水灾:指的是1878年的大洪水。
⑧山崩川潦漫:山崩地裂,河水泛滥。
⑨吕梁、汾阳:地名,分别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与吕梁市。
⑩陂堰:灌溉用的堤坝。
⑪己亥复歉荒:又发生了饥荒。
⑫太仓赈:指朝廷赈济粮食。
⑬无田更追呼:指百姓因饥饿而四处乞讨。
⑭租税不容缓:赋税税收不能延缓。
⑮室燬鲂尾赪:家破人亡,鱼腹中满是血丝。
⑯九重渊:皇宫。
⑰太华观:指华山上的观景台,也用来象征皇宫。
⑱哭声撼原野:百姓的哭声震撼了整个原野。
⑲臲卼兵燹:指战乱。
⑳残生:指战争带来的死亡。
㉑余殄:残余。遭乾暵:遭遇干旱。
㉒台北街:台湾台北市。去年台北街,滔滔横流断:去年时,台北地区遭受暴雨袭击,水流湍急,交通中断。
㉓全岛间:指整个台湾岛。重叠风水涣:形容台风或洪水过后,台湾岛四面环水的地理环境使得台风或洪水的影响更加严重,导致水位上升,土地被淹没。
㉔尪病人:病弱的身体。被曝县空半:形容身体虚弱得只剩下一半的气力。
㉕皇皇赤县倪:形容国家的危机。哀哀黑海畔:形容民众的悲哀。黑海畔,即黑海之滨,这里借指国家边疆。
㉖饥溺望来苏:渴望得到救济和帮助。何日睹清晏: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国家安定和平呢?
㉗郁噫三再叹: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1879年(光绪五年)创作的,当时正值甲午年,也是诗人晚年时期的作品。诗人以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深切担忧。
诗人用“士比鸾栖棘”和“民如雉带箭”这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士和民都在艰难的环境中挣扎求生,象征着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接着,诗人通过“我所陈百未一,人且疑谤讪”表达了他的无奈和忧虑。他认为自己所提出的所有建议和意见都无法被采纳,人们甚至开始对他进行诽谤和攻击。这种社会现状让诗人深感痛苦和无奈。
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用“戊戌洪水灾,山崩川潦漫”和“己亥复歉荒”等诗句描述了自然灾害对国家造成的破坏。同时,他也通过“有如尪病人,被曝县空半”等诗句表达了人们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在诗中描述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如“臲卼兵燹中,残生出刀碫”。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于战争的厌恶和恐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安全的担忧。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用“丙午地大震,青天迷昏旦”等诗句描述了地震对国家造成的影响。同时,他也通过“皇皇赤县倪,哀哀黑海畔”等诗句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深切担忧。他通过锐利的笔触描绘了社会的现状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他也通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