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棹大洋中,四见沧海色。长天入巨浸,或玄、或深黑。
江南见混黄,台麓见绿碧。但是蹴风行,层层皆雪白。
有时浪矗空,银雪三山积。平落洪浸间,隐隐黑龙脊。
我乘艨艟游,不畏长鲸掷。谈笑轻波涛,昂头天咫尺。
舟泛大海作
放棹大洋中,四见沧海色。长天入巨浸,或玄、或深黑。
江南见混黄,台麓见绿碧。但是蹴风行,层层皆雪白。
有时浪矗空,银雪三山积。平落洪浸间,隐隐黑龙脊。
我乘艨艟游,不畏长鲸掷。谈笑轻波涛,昂头天咫尺。
【注释】
- 舟泛大海作:在大海中航行的诗句。
- 放棹大洋中,四见沧海色:在大海上行驶,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的海水颜色。
- 长天入巨浸,或玄、或深黑:长天与大海水相连,有时呈现出黑色,有时是深黑色的水。
- 江南见混黄,台麓见绿碧:在江南能看到一片黄色的泥土,在山脚可以看到绿色的湖泊。
- 但蹴风行,层层皆雪白:只有当风吹动时,波浪层层都是雪白色。
- 有时浪矗空,银雪三山积:有时波浪矗立在空中,像是银白色的雪覆盖了三座山一样。
- 平落洪浸间,隐隐黑龙脊:当波浪平缓地落在大水中,隐约可以看到一条黑龙的脊背。
- 我乘艨艟游,不畏长鲸掷:我乘坐着巨大的船航行,不怕被长鲸投掷到海里去。
- 谈笑轻波涛,昂头天咫尺:在谈话笑语中,轻松地面对波涛,抬头就能看到天空那么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海上航行的景象。诗中的“长天入巨浸,或玄、或深黑”形象地表达了海洋的广袤与深邃;“江南见混黄,台麓见绿碧”则展示了不同地理位置下的不同景色,既有黄色的土壤,又有绿色的湖泊;“但我蹴风行,层层皆雪白”则是诗人在大海上畅快航行的情景,波涛层层都是雪白色,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有时浪矗空,银雪三山积”则描绘了一种壮观的海浪景象;“平落洪浸间,隐隐黑龙脊”则进一步展现了海洋的美丽;最后,“我乘艨艟游,不畏长鲸掷”则是诗人对海洋的无畏和自信的表达。整首诗通过对海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