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湖皆好山,最是灵隐秀。
后矗北高峰,前结飞来窦。
绕寺山水幽,巀嵲山门右。
山泉落琤琮,树根蟠透漏。
闻道云雨兴,常有雷霆斗。
涧声摇天风,瀑流出石溜。
洞中一线天,天半百层岫。
咫尺分乾坤,曲折现昏昼。
行到冷泉亭,遍看云峰皱。
入寺挹慧光,金身十丈彀。
五百护尊者,重重如列宿。
禅房云气多,经楼山岚凑。
爰登寺后山,高峰凌霄宙。
古树若飞龙,众石皆卧兽。
徘徊四山低,南峰可俯就。
复到观海亭,江海入袍袖。
此行遍江南,湖山尽停留。
此境良未逢,高奇兼秀透。
山连上天竺,岭真古灵鹫。
澹荡寺门前,湖光浮绮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游灵隐山寺》,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我游览了灵隐山寺,观看了飞来峰、探峰洞,走过各个亭子小溪;进到寺里后,登上北高峰;之后去了韬光庵,观看了江海以及湖上的二十韵。
环绕着湖都是好山,最是灵隐秀。
后面矗立着北高峰,前面结着飞来窦。
绕寺的山水幽深,巀嵲(qióng)山门右边。
山泉落在水中发出的声音,树木的树根盘绕渗透。
听说这里经常有云雨发生,经常有雷霆争斗。
涧声摇动天空中的风,瀑布从石隙中流出。
洞中有一线天,一半天中是百层山峰。
咫尺之间能分清天地,曲折之中出现昏暗白天。
走到冷泉亭,看了云峰皱褶。
进入寺内敬仰慧光,金身十丈高。
五百个护法神,重重如列宿。
禅房中云雾缭绕多,经楼的山岚聚集。
于是登到寺后的山,高峰凌霄天宇。
古树好像飞龙,众石头都像卧兽。
徘徊在四面的山峦低洼处,南面山峰可以俯视。
又回到观海亭,江海流入袖中。
此次遍游江南各地,湖山美景尽收眼底。
这种境界良善未遇,高奇兼秀透。
山连着上天竺,岭上真是古灵鹫。
寺庙门前澹荡的水光,湖光映衬出绮绣般的美丽。
注释
- 灵隐山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侧的一座著名道观。
- 飞来峰:山名,因岩石形似飞来而得名。
- 韬光庵:位于灵隐寺附近,是古代僧人修行的地方。
- 云雨兴:指自然景象变化万千,常有风雨交加之时。
- 涧声摇天风:描述涧水之声与自然风声相融合的情景。
- 百层岫:(山峰)层层叠叠,犹如一百层山峰。
- 行到冷泉亭:形容到达冷泉亭时所见景色令人印象深刻。
- 寺后山:指灵隐寺背后的山脉。
- 古树若飞龙:形容古老的树木如同飞舞的龙一般壮观。
- 重重叠叠:形容山峦层层叠叠,非常壮观。
- 江海入袍袖:形容江海之景似乎被衣袖轻轻包裹。
- 寺门前澹荡的水光:描述寺前水光潋滟,景色宁静而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灵隐山的诗歌。诗人通过游历灵隐山的不同景点,从飞来峰、探峰洞、各亭小溪、北高峰等,展现了灵隐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丰富多样,表达了他对这一地区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山、水、云雾、树木等自然元素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意般的自然之中。同时,诗中还蕴含了对佛教文化的尊崇与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宗教情怀和人文情怀。全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