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北伐至孤竹,武帝东巡礼岱宗。
大帻神人谁复识,羽衣仙子竟难逢。
游谈遂化燕齐俗,豪侠尚传王霸踪。
况是边风好驰射,居民不复力耕农。
【注释】
孤竹:古代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岱宗:泰山的别称,位于山东泰安市。
羽衣仙子:指神话中仙女所穿轻飘飘的衣服,这里比喻那些不拘礼法、超脱尘俗的人。王霸:指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边风:指边疆的风气。驰射:骑马奔驰着放箭。
居民:指当地人民。
【赏析】
《入关杂咏》是一首反映唐代社会现实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桓公北伐孤竹,以及武帝东巡岱宗等历史事件的描述,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期盼。
首句“入关杂咏”,即对进入关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描写和议论。诗人从桓公北伐孤竹开始,描述了当时的战争情景。孤竹,古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是桓公北伐的地点。这里的战事激烈而艰苦,但最终并未取得胜利。接着,诗人又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描绘了汉武帝东巡岱宗的景象。岱宗,指泰山的别称,位于山东泰安市。这里不仅是帝王祭祀的地方,也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然而,诗人却在这里看到了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人们纷纷追求名利,而忘记了真正的价值所在。
第二句“大帻神人谁复识”则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社会风气的本质。大帻,古代的一种头巾,象征着身份地位的象征。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这个崇尚权力和地位的时代里,那些神乎其神的人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难以辨认了。他们为了争夺名利而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和道德底线。这既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讽刺。
第三句“羽衣仙子竟难逢”则是对那些追求名利之人的另一种描述。羽衣仙子,是传说中居住在仙境的女子们所穿的衣服。她们飘逸轻盈,美丽绝伦。然而,在这个现实世界里,这些仙子却变得难以寻觅。因为人们已经不再相信美好的事物了,而是被现实的利益所迷惑,忘记了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既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无奈。
第四句“游谈遂化燕齐俗”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具体描绘。燕齐地区原本是礼仪之邦,人们崇尚道德、讲求仁义。然而,随着社会的演变,这种风气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追求个人利益和功名利禄,逐渐丧失了道德底线和良知良能。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在行为举止之中。
第五句“豪侠尚传王霸踪”则是对那个时代英雄人物的一种概括。王霸,指的是那些能够建立功业、成就霸业的英雄人物。他们以勇猛果敢、智勇双全著称于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变迁,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也逐渐被世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追求个人利益和功名利禄的平庸之辈。这种变化不仅让人们失去了对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也使得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功利主义的泥沼之中。
最后一句“况是边风好驰射,居民不复力耕农”更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揭示。边风指的是边境地区的风俗习惯。这里指的是在边疆地区,由于战争频繁、战乱不断,人们纷纷离开家乡到外地寻求发展机会。然而,由于缺乏稳定的环境和发展条件,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贱的工作或从事抢劫等违法行为来维持生计。这不仅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和阶级矛盾的激化,也使得整个国家的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和影响。因此,诗人感叹道:幸好现在边风已经好转,不再那么恶劣了;可是居民们也不再愿意辛勤耕作了,他们宁愿放弃土地而去追逐其他的机会。这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变这种状况的迫切期待和强烈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