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才一瞥,两鬓已添霜。
曾与归耕彦,同登选佛场。
师陶空望古,学孔未升堂。
梵行沈潜久,无端又老庄。
【注释】
韶华才一瞥:形容青春年华如流星般一闪而过。
两鬓已添霜:指人到了老年头上生出白发,象征着人的衰老。
曾与归耕彦:曾与归耕彦一起耕作过。归耕,归隐田园。彦,有才能的人。
同登选佛场:曾经共同登上寺庙修行。选佛场,佛教中供奉释迦牟尼像的场所。
师陶空望古:学习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但只能空想而不能实际行动。
学孔未升堂:学习孔子的思想,但没有深入理解其精髓。
梵行沈潜久:长期修行佛教,但未能达到高深境界。
无端又老庄:不知不觉间,已经变得像道家、庄子那样超脱世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松盦同年参加菊宴时所作。诗的前两句以“韶华”和“两鬓”作比,抒发了人生易逝、时光易老的感慨;后四句则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归耕田园、修心养性、参禅悟道等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第一联“韶华才一瞥,两鬓已添霜。”以“韶华”和“两鬓”作比,生动地描绘出人生易逝、时光易老的画面。在这里,“韶华”指的是青春年华,而“两鬓”则是指人的双鬓,也就是年岁的象征。这两个词语的组合,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生命的有限。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第二联“曾与归耕彦,同登选佛场。”则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于归耕田园、修心养性等生活方式的向往。这里的“归耕彦”指的是曾经一起归隐田园的朋友,而“选佛场”则是佛教中供奉释迦牟尼像的场所。这两句话的大意是,我曾经与这样的人一起耕作过,也曾一同登上寺庙修行。这样的经历,让人心生向往,仿佛回到了那个宁静美好的时代。
第三联“师陶空望古,学孔未升堂。”则进一步表达了对于古代圣贤思想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师陶”指的是学习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而“学孔”则是学习孔子的思想。这两句话的大意是,我虽然学习了陶渊明的田园思想,但只是停留在表面,尚未真正领会其精髓。同时,我也试图学习孔子的思想,但同样没有深入理解其精髓。这种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思想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学识浅薄的无奈之感。
最后一句“梵行沉潜久,无端又老庄。”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感慨。这里的“梵行”指的是佛教中的修行行为,而“沉潜久”则表示长时间的修行。然而,尽管他长时间修行佛教,但却始终未能达到高深境界。这里的“无端又老庄”则是一种自嘲的说法,表示他不知不觉间,已经变得像道家、庄子那样超脱世俗。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诗人通过对人生易逝、时光易老的感慨,以及对于归耕田园、修心养性等生活方式的向往,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和追求。这种探索和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认知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