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古松三十七,三十六株鳞尽裂。一松蟠蟠径离石,势欲上天犹去尺。
白云移松巅,巨石忽欲走。岩风吹征衣,上险切星斗。
石镜露落,山泉微光。暝色入树,松花初黄。人间残暑不至此,鹤氅乍著宜新凉。
云光深,霞色浅,倒影空蒙众山显。枕泉半日不饮泉,饱向松梢餐露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凉爽的夏日,攀登云门古松的经历。诗中通过描绘松树、云、石、泉、山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缥缈岭纳凉”,描绘了诗人站在缥缈岭上,享受着凉爽的风。缥缈岭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诗人在这里纳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第二句“云门古松三十七,三十六株鳞尽裂”,描述了云门山上的古松,共有三十七株,其中三十六株已经枯萎,只剩下最后一株生机勃勃。这句诗通过对古松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

第三句“一松蟠蟠径离石,势欲上天犹去尺”,描绘了一株高大挺拔的古松,它盘旋在山道旁,仿佛要直上云霄。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古松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和超脱的追求。

接下来四句诗,诗人通过描绘白云、巨石、岩风等自然景象,进一步展现了他的所见所感。这些景象既美丽又神奇,让人感到震撼和敬畏。

最后两句“石镜露落,山泉微光。暝色入树,松花初黄”,则是描绘了夜幕降临时的景象。石镜反射出月亮的光芒,山泉在微风中散发出淡淡的光芒。夜色渐深,树木开始呈现出黄色的花朵,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云门古松、白云、巨石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