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峰高映斜阳赤,谷里人行已深黑。
溪南新月透山来,千朵白云遮不得。
东西秋水隔一村,跣涉尚喜山泉温。
山村树湿昨宵雨,石屋泠泠出蛮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道中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乱峰高映斜阳赤,谷里人行已深黑。
乱峰:指山峰众多且参差不齐。
高映:形容山峰在夕阳下投下了长长的影子。
斜阳赤:指夕阳的光线呈现出红色。
谷里人行已深黑:指谷中的小路已经非常黑暗,难以辨认。
溪南新月透山来,千朵白云遮不得。
新月:指月亮刚刚升起或刚落下的样子。
透山来:形容月亮穿透了山峰,显得格外明亮。
千朵白云遮不得:形容云雾缭绕,遮住了月亮的光芒,使得它无法显露出来。
东西秋水隔一村,跣涉尚喜山泉温。
东西秋水:指秋天的河水从东方流到西方。
隔一村:表示距离村庄较远。
跣涉:意为赤脚行走。
尚喜:意为仍然感到高兴。
山泉温:形容山泉水的温度适宜,令人感到舒适。
山村树湿昨宵雨,石屋泠泠出蛮语。
山村树湿:指山村里的树木因为昨夜的雨水而变得湿润。
昨宵雨:指的是昨夜的雨水。
石屋冷泠:形容石头房子发出的声音冷冽而低沉。
出蛮语:指传出少数民族的语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对乱峰、斜阳、新月、白云、秋水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秋日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诗中的“溪南新月透山来,千朵白云遮不得”等句子,都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而“跣涉尚喜山泉温”一句,则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感。整首诗语言简练,画面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