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昂藏原不伦,悔将车马逐征尘。
高歌孰赏郢中曲,焦尾谁怜灶下薪。
岂有苞苴能济世,惟馀藜藿可医贫。
故山猿鹤应非笑,归去来兮返我真。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1句:“七尺昂藏原不伦,悔将车马逐征尘。”
注释:这里指的是诗人自比为七尺高瘦、不拘一格的“昂藏”之人,与世俗格格不入。诗人后悔自己的行为(如驾车出行、追逐功名)像被尘土掩盖的征尘一样,失去了本来的样子。
第2句:“高歌孰赏郢中曲,焦尾谁怜灶下薪。”
注释:这里的“郢中曲”指的是楚国音乐家莫愁所唱的《莫愁乐》,而“焦尾琴”则是指东汉末年蔡邕的遗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对音乐和艺术的忽视和漠视。同时,“灶下薪”可能暗指诗人在官场中的清贫生活。
第3句:“岂有苞苴能济世,惟馀藜藿可医贫。”
注释:这里提到的“苞苴”是古代贿赂的一种形式,而“藜藿”(藜麦和豆茎)则是粗劣的食物,用来比喻贫穷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认为只有简朴的生活方式才能救治贫困,而不是通过行贿等不正当手段。
第4句:“故山猿鹤应非笑,归去来兮返我真。”
注释:这里的“故山”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而“猿鹤”则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诗人在这里表明,如果世人嘲笑他,那么他宁愿选择返回到最初的自然之中,追求真实的自我。
我们可以开始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是一首感怀诗,诗人通过自喻和对比,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看法以及个人的志向。首句“七尺昂藏原不伦”,诗人以“七尺”自比,强调自己的独特与不羁,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失落和后悔的情绪。接着的两句,诗人通过回忆和现实之间的落差,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失望和困惑。第三句“高歌孰赏郢中曲,焦尾谁怜灶下薪”,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质疑和不满。最后两句“岂有苞苴能济世,惟馀藜藿可医贫”,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于腐败社会的批判。最后一句“故山猿鹤应非笑,归去来兮返我真”,更是诗人对自己回归自然、追求真我的决心和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