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苦不薄邹枚,风采频频动外台。
百日未温中秘席,千寻早识豫章材。
飞翔鹏鴳原殊致,得失鸡虫最可哀。
巢父掉头烟海阔,何时同办钓竿来。

【注释】:

  1. 邹枚:指邹阳,西汉人,曾为梁孝王门客。
  2. 风采频频动外台:比喻才华横溢,名声远扬。
  3. 未温中秘席:意指未能得到重用。
  4. 豫章材:指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
  5. 鹏鴳:比喻才能高超的人,也用来比喻有远见的人。
  6. 得失鸡虫最可哀:比喻小节失当,令人惋惜。
  7. 巢父:传说中的隐士,他因不愿为楚王做事而归隐山林,后来在山下采食时被楚王发现,便掉转头去。
  8. 钓竿:指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科举考试中被提拔之后,写给魏梅孙的赠诗,表达了他对魏的感激之情和对魏的祝福。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首句“平生苦不薄邹枚”,意指诗人一生努力不懈,追求卓越,与邹阳一样,有着卓越的才华和名声。这里的“邹枚”指的是邹阳,他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曾经担任过梁孝王的门客,他的才华和名声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认可和自信。
    “风采频频动外台”,意指诗人的才华和名声已经震动了外部世界。这里的“外台”可以理解为外界或外部世界,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的才华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接下来的两句“百日未温中秘席,千寻早识豫章材”却表示诗人虽然已经名声远播,但却一直未能得到重用。这里的“中秘席”可以理解为朝廷的重要职位或高位,而“豫章材”则是指诸葛亮,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得到重用的遗憾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飞翔鹏鴳原殊致,得失鸡虫最可哀”,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得失的看法。这里使用了“飞翔鹏鴳”和“得失鸡虫”两个比喻,分别象征着才能高超的人和小事上的失误。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最后两句“巢父掉头烟海阔,何时同办钓竿来”,则是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这里的“巢父”是指传说中的隐士巢父,他曾经因为不愿为楚王做事而归隐山林。而“同办钓竿来”则是表达诗人想要像巢父一样,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远离世俗的纷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回忆和感慨,又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