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不尽名山,真如膑两足。读不尽奇书,还如曤两目。
书中有味食不厌,非若布帛乃有幅。金匮石室足私藏,深山古穴多遗牍。
我闻西河首垂教,仕优而学资深效。又闻陶令性冲和,耕种之暇还高歌。
此道今人复谁见,濂溪有裔卓嵯峨。先生之貌虽清癯,先生胸藏万卷书。
博观约取精决择,青瞳炯炯双明珠。先时早入莲花幕,保障茧丝摅策略。
即今年老赴军门,人识奇才皆齰愕。露布千言顷刻成,云章十幅纵横作。
勋名虽则不归身,功利实已及斯民。出其馀力事吟咏,亦复俊逸兼清新。
深山大泽富包孕,探之不尽观无垠。奔雷走云倏变化,奇峰怪石争嶙峋。
峻望巍巍重山岳,先生自视犹虚名。不因耳顺废穷经,翻为心虚思秉烛。
自从仓帝造文字,继起作者日相续。抽妍骋秘五十年,插架堆箱千万轴。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周叔平(字还读)为他的好友、同僚和老师祝寿时所作,表达了对老师深厚友谊的赞美和敬仰。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题还读图,寿周叔平先生时年六十:这是诗的开篇,”题还读图”指的是周叔平先生的书房中有一幅画,名为“还读”,而“题还”则是对这幅画的描述。”寿周叔平先生时年六十”则表示作者在此向周叔平先生致以敬意,并祝愿他健康长寿。

  2. 游不尽名山,真如膑两足: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游览名山的过程中,我如同失去了双腿一样无法自拔。”游不尽名山”形容了作者对名胜古迹的热爱和向往,“真如膑两足”则形象地描绘出他在游览过程中的痴迷状态。

  3. 读不尽奇书,还如曤两目:这里的意思是读不完的奇书就像眼睛被蒙蔽一样。”读不尽奇书”形容了读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还如曤两目”则描绘出了作者在阅读时专注而忘我的样子。

  4. 书中有味食不厌,非若布帛乃有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和珍视,他认为书籍比布帛更有价值,因为它们能够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知识。”书中有味食不厌”强调了书籍对于人们的重要性,”非若布帛乃有幅”则进一步强调了书籍的价值超越了物质的享受。

  5. 金匮石室足私藏,深山古穴多遗牍:这句话描绘了古代学者对于知识的珍视和追求,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金匮石室足私藏”形容了古代学者对于知识的渴望和执着,“深山古穴多遗牍”则描绘了他们在深山古穴中寻找知识的过程。

  6. 我闻西河首垂教,仕优而学资深效:这句话中的”西河首垂教”指的是西河先生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人们树立了榜样。”仕优而学资深效”则描述了那些优秀的官员们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7. 又闻陶令性冲和,耕种之暇还高歌:这里的”陶令”是指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诗人,以田园诗闻名于世。他的田园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同时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自由。”耕种之暇还高歌”则描绘了陶渊明在耕种之余还不忘吟唱诗歌的情景,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8. 此道今人复谁见,濂溪有裔卓嵯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人智慧的钦佩之情。他认为今天的世人已经很难再见到像古人那样有学问、有品德的人了。”濂溪有裔卓嵯峨”则进一步强调了濂溪先生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成就。

  9. 先生之貌虽清癯,先生胸藏万卷书:这句话中的”先生之貌虽清癯”描述了周叔平先生的外貌,但更重要的是他内心的强大和学识的丰富。”先生胸藏万卷书”则强调了周叔平先生博学多才的特点。

  10. 博观约取精决择,青瞳炯炯双明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周叔平先生学识的赞赏和敬佩。他认为周叔平先生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从中筛选出精华,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青瞳炯炯双明珠”则形容了周叔平先生的眼睛明亮、炯炯有神,象征着他的智慧和才华。

  11. 先时早入莲花幕,保障茧丝摅策略:这句话中的”先时早入莲花幕”指的是周叔平先生很早就加入了朝廷,参与国家大事。”保障茧丝摅策略”则暗示了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 即今年老赴军门,人识奇才皆齰愕:这句话表达了周叔平先生虽然年老体弱,但仍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敏锐的思维。当他出现在军门时,人们都会惊叹于他的才智和勇气。

  13. 露布千言顷刻成,云章十幅纵横作:这句话描述了周叔平先生在战场上的表现。他能够迅速地制定战略计划,并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14. 勋名虽则不归身,功利实已及斯民:这句话表达了周叔平先生虽然没有得到个人的荣誉和地位,但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功利之心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和赞扬。

  15. 出其馀力事吟咏,亦复俊逸兼清新:这句话描述了周叔平先生除了从事军事活动外,还热爱文学创作。他的诗文既具有俊逸之气又不失清新之风。

  16. 深山大泽富包孕,探之不尽观无垠:这句话表达了周叔平先生在自然景观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无论是高山还是大海,他都能在其中找到无尽的美和奥秘。

  17. 奔雷走云倏变化,奇峰怪石争嶙峋:这句话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奔雷走云、奇峰怪石等自然景观都显得生动而有趣,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之中。

  18. 峻望巍巍重山岳,先生自视犹虚名:这句话表达了周叔平先生对于名利看得很淡泊。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应该过于追求名利。

  19. 不因耳顺废穷经,翻为心虚思秉烛:这句话强调了周叔平先生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坚持。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

  20. 自从仓帝造文字,继起作者日相续:这句话指出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自从仓颉造字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在不断地创作和传承着文化瑰宝。

  21. 抽妍骋秘五十年,插架堆箱千万轴:这句话表达了周叔平先生对于知识的积累和整理。他花费了五十年的时间来研究和整理各种书籍,将它们珍藏在书架上。

综合以上各点,这首诗是对周叔平先生一生学术成就的赞美和颂扬。通过对山水、自然、人物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周叔平先生的才情与品格,以及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同时,诗歌也传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