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居士瘦于竹,健骨森森双鬓绿。
绿云深处筑幽栖,长夜咿唔课儿读。
人生有子万事足,而况佳儿皎如玉。
寒窗珍重到三馀,背诵琅琅声绕屋。
读书妙理无过熟,水泻银瓶风扫箨。
他年太乙炳青藜,炯炯双眸校天禄。
始知韦籯薄黄金,肯令韩檠弃墙角。
诗书贻泽古来长,今日披图为君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所作的《题吴慎斋三冬课读图》。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释:
茂林居士瘦于竹,健骨森森双鬓绿。
“茂林居士”指的是作者自比为居住在繁茂树林中的学者或隐士,形容自己的清高与超脱。“瘦于竹”比喻自己身材消瘦如同竹子一般。“健骨森森”则强调其骨骼强健而有力。“双鬓绿”描绘了作者两鬓如翠绿色,形象地表达了岁月流逝、年岁增长的感慨。
绿云深处筑幽栖,长夜咿唔课儿读。
“绿云深处”形容环境幽静优美,仿佛置身于绿色的云雾之中。“筑幽栖”意味着选择在这样的地方建造隐居之所,过一种简朴的生活。“长夜咿唔课儿读”则展现了夜晚勤奋教育孩子的场景。这里的“咿唔”是模仿婴儿学语的声音,表现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人生有子万事足,而况佳儿皎如玉。
这句诗表达了对孩子的期望和自豪之情。认为拥有孩子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更何况有一个既聪明又美丽的孩子。“皎如玉”形容孩子容貌美丽,如同洁白无瑕的玉石,突出了孩子的美好品质。
寒窗珍重到三馀,背诵琅琅声绕屋。
“寒窗”指在寒冷的季节中仍坚持学习的情景。“三馀”是指冬夏两个空闲时节,这里用来强调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精神。“琅琅”形容读书的声音清晰响亮,回荡在屋内。
读书妙理无过熟,水泻银瓶风扫箨。
“读书妙理无过熟”表明读书时理解深刻、透彻,没有任何疑问。“水泻银瓶风扫箨”则是说水流如同倾倒的银瓶一样清澈透明,风刮过后,竹皮被风吹散,比喻学问深奥且不可动摇。
他年太乙炳青藜,炯炯双眸校天禄。
“太乙”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紫微垣之一,象征高贵和智慧。“炳青藜”意味着闪耀着青色光芒,如同手持青藜杖(古代道士法器)一样指引方向。“炯炯双眸”形容眼睛明亮有神,能够洞察秋毫。“校天禄”意味着能够以卓越的才华与智慧去衡量天下的贤能之士。
始知韦籯薄黄金,肯令韩檠弃墙角。
“韦籯”和“韩檠”都是古代文人常用来比喻学识深厚的典故。“韦籯薄黄金”指的是学识深厚到足以让黄金黯然失色。“肯令韩檠弃墙角”则是说即使家境贫寒也不会放弃学习,愿意用韩檠作为学习的工具,寓意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诗书贻泽古来长,今日披图为君卜。
“诗书贻泽”意指通过学习和传播诗歌书籍,可以流传后世的恩泽。“披图”即翻阅书籍,这里指查看这幅画。“为君卜”表示为了你(或许指朋友或他人),我决定这么做。整个句子表达了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传承文化价值的承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场景,并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了作者对知识和教育的高度重视。诗中的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也有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同时融入了历史典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艺术融合,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知识、教育和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