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西去昌江隈,两拳岌立江天开。
造物直自鸿蒙辟,神工鬼斧惊奇材。
削出芙蓉双蓓蕾,棱收皱隐凝崔嵬。
女娲失手落江浒,嶙嶒激取蛟龙怒。
几番欲攫夜光珠,矶磹霹雳随风雨。
青山碧树同春秋,朗月明星照今古。
今古春秋亿万年,峣峣玉柱撑空天。
三百六十滩水恶,狂澜到此流涓涓。
玉山不颓清流在,米家长揖徒成颠。
莫将嵩岱藐拳石,海田纵变无移迁。
昌江夜泛过玉笋峰
昌江,即赣江,流经江西。夜泛,乘船在夜晚泛行于江上。玉笋峰,山名,位于江西境内。
译文:夜晚乘坐小船从浮梁向西行驶经过玉笋峰时,两拳屹立着的山峰劈开了江天。
注释:浮梁,古县名,今属江西省。玉笋峰,指江西境内的一座山脉。
赏析:首句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景象,通过“两拳”和“江天”两个词语的运用,形象地展现了山峰的雄伟和江水的浩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浮梁西去昌江隈,两拳岌立江天开。
译文:从浮梁往西行驶经过昌江的岸边,两拳似的山峰矗立在江天之间。
注释:浮梁,地名,位于江西省。隈,是山间狭窄的入口或转弯处。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船只行驶在宽阔的江面上,两侧是峭壁高耸的山峰,形成了一种险峻而壮丽的自然景观。
造物直自鸿蒙辟,神工鬼斧惊奇材。
译文:大自然直接开创了鸿蒙时代,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形怪状的巨石。
注释:造物,指自然的创造。鸿蒙,指天地初开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事物的起源。神工鬼斧,形容技艺高超,非人力所能及。惊奇材,指奇特、不寻常的岩石形态。
赏析:这句话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和创造力,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削出芙蓉双蓓蕾,棱收皱隐凝崔嵬。
译文:削出了像芙蓉花一样的双瓣,棱角分明,皱褶隐现,显得高大挺拔。
注释:芙蓉,荷花的别称。崔嵬,高大的样子。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岩石的形态和质感,通过对“芙蓉双蓓蕾”和“棱收皱隐”等词语的运用,生动地勾勒出了岩石的形象。
女娲失手落江浒,嶙峋激取蛟龙怒。
译文:女娲在制作五彩石补天时不小心将一块石头掉进了江边,这块石头形状奇特,激起了蛟龙的愤怒。
注释:女娲,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也是神话传说中的创世者。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五色宝石。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女娲造人后留下的五彩石落入江中,形成了奇特的岩石形态。同时,也暗喻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
几番欲攫夜光珠,矶磹霹雳随风雨。
译文:几次想要抢夺那夜光珠,却因为矶磹的霹雳和风雨而未能得逞。
注释:攫,抢夺。矶磹,指岩石上的裂缝。霹雳,指雷电。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无法实现的遗憾。
青山碧树同春秋,朗月明星照古今。
译文:青山与碧树相伴,经历了春夏秋冬的轮回,而朗月明星则照亮了古今往来的人们。
注释:青山,指青翠的山峦。碧树,指绿色的树木。春秋,指四季更替。朗月明星,明亮的月光和闪烁的星星。
赏析:这句诗以大自然为背景,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古春秋亿万年,峣峣玉笋擎天柱。
译文: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都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然而这巍峨壮观的玉笋峰依然如同擎天的柱子般矗立在那里。
注释:今古,指古代和近代。窈峣(yáo yáo),形容非常高大的样子。玉笋峰,山名。擎天柱,比喻山峰高耸入云,如同支撑天地的柱子。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三百六十滩水恶,狂澜到此流涓涓。
译文:有三百零六条江河在这里汇合,河水汹涌澎湃,但狂澜到这里却变得平静,只有细流缓缓流淌。
注释:三百六十滩,指长江上游流经四川、云南等地时的众多河流汇合之处。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长江源头的壮丽景象。通过对比江河汇合处的水流状态,表达了作者对长江源远流长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玉山不颓清流在,米家长揖徒成颠。
译文:玉山不会倒下,清流依旧存在,而米家则因为过于自信而遭受了不幸的结局。
注释:玉山,指昆仑山。清流,指长江源头的水流。米家,指米芾家族。颠,指失败或挫折。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玉山、清流和米家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于坚持信念和避免骄傲自满的警示。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和思考。
莫将嵩岱藐拳石,海田纵变无移迁。
译文:不要轻视那些微小如拳头大小的石头,即使沧海桑田变迁万端,它们依然坚守在原地,不曾改变。
注释:嵩岱,指泰山和华山。藐拳石,形容微小如拳头般的石头。海田,指大海和农田。移迁,指变迁或迁移。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中微小事物的珍视和赞美,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轻易放弃或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