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载戎行备阻艰,从容就义赴羌蛮。
愁萦华发霜欺白,血满征衫泪滴斑。
壮志虚怀萧斧愿,雄心空唱大刀环。
千秋节烈传青史,叠沛恩荣紫阁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大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要注意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答题时先指出诗句中运用了何种写作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注意要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

译文:数载戎行备艰阻,从容就义赴羌蛮。愁绪缠绕华发霜欺白,血泪斑斑征衫湿。壮志虚怀萧斧愿,雄心空唱大刀环。千秋节烈传青史,叠沛恩荣紫阁间。

注释:①数载:多年,多时。②就义:指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③“萧斧愿”:萧,指萧何,西汉初年开国功臣;斧,指樊哙,汉初三杰之一;愿,指希望。④青史:古时在竹简上写历史称为竹简书,后来把史书称为“青史”。⑤叠沛:重叠地赏赐恩惠。⑥紫阁:皇帝办公的地方。⑦节烈:指忠孝节烈,即忠君爱国。

赏析:此诗首句为点题之笔,表明诗人是怀着对中宪大夫的敬仰之情作此挽诗的。次句写这位中宪大夫在戎行中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在赴任途中从容就义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从容就义”四字道出了这位中宪大夫忠于朝廷、忧国忘家、宁死不屈的高尚品格。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而来,写这位中宪大夫临刑前的心情和景象。“愁萦”二字写出了他内心的极度痛苦,“霜欺白”则进一步烘托了他那满头白发、两鬓斑白的凄惨形象。“血满征衫泪滴斑”一句写他含泪出征,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衫。这两句从视觉与感觉两方面着笔,将这位中宪大夫的悲壮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

五、六两句写他的抱负和理想。“壮志”两句,说他有报效国家的宏愿大志;但面对国家危难之际,他又只能“空唱大刀环”,空有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而无法施展。“萧斧愿”、“大刀环”均是古代名将樊哙所用名器,此处借指这位中宪大夫的壮志未酬。这两句既表现了他内心矛盾痛苦的情感,又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忧虑。

结尾两句以议论起笔,赞扬他的高义厚行,赞颂他的忠贞不二。“千秋节烈传青史”一句表明他在历史上永垂不朽,“叠沛恩荣紫阁间”一句表明他生前身后都得到了皇帝的恩遇和重用。最后一句“千秋”“紫阁”两词相映成趣,既显示了朝廷对他的褒奖,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中宪大夫的崇敬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