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久忘春尽,莺啼花乱飞。
夹淮新战垒,送老旧蓑衣。
西楚徵兵疾,东林访旧稀。
昨宵筵上月,两地共晴辉。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为唐代诗人刘长卿。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当时安史之乱正酣,唐肃宗即位,任用房琯为元帅,准备讨伐叛乱的安禄山、史思明。在诗人送别王紫垣到徐州时写下了这组五言律诗。

首联“病久忘春尽,莺啼花乱飞。”写送别的时间是暮春时节,诗人久患疾病,对春天已有些模糊不清。而此时莺鸟啼鸣着,花儿也纷纷地飞舞起来。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鸟儿的鸣叫和花儿的飘舞描绘成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颔联“夹淮新战垒,送老旧蓑衣。”进一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诗人提到夹淮地区刚刚建立的新战垒,以及送别老朋友时所赠的破旧蓑衣。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既写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和不安,又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颈联“西楚徵兵疾,东林访旧稀。”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诗人提到西楚地区正在紧急征兵,而东林地区的老朋友却很少能够见面。这里的“徵兵”是指军队征召,而“旧稀”则形容朋友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

尾联“昨宵筵上月,两地共晴辉。”则是诗人对友谊的赞美和祝福。诗人提到昨晚宴会上的明月,希望两人都能共享这份美好的时光。这里的“两地”指的是诗人自己和朋友分别在不同的地方,而“共晴辉”则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祝愿。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对战争的担忧以及对友情的感慨。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