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明妆嘱写真,转于调笑致娇嗔。
济尼失口称闺秀,伯玉无心诵洛神。
似畏窗光旋頫首,乍拈镜影欲回身。
画师解道愁尤好,却倚蛾眉更一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懊侬歌》。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花下明妆嘱写真,转于调笑致娇嗔。
注解:在花树下,她(她)化妆打扮并嘱咐我为她画像,然后我们又调笑起来,她故意表现出娇嗔的样子。济尼失口称闺秀,伯玉无心诵洛神。
注解:济尼(可能是济慈,一位著名的英国诗人)不小心说出了赞美女性的话语,而伯玉(可能指的是李白)则无心去背诵洛神赋,因为那与他的兴趣不符。似畏窗光旋頫首,乍拈镜影欲回身。
注解:她似乎害怕窗户里透进的光线,于是转过身子;突然拿起镜子,想要照一下自己,却因为害怕自己的美貌被看见而犹豫不决。画师解道愁尤好,却倚蛾眉更一颦。
注解:画家知道她的忧愁特别明显,因此特别喜欢;但她却又靠在眉毛上轻轻皱了一下眉头,好像在掩饰她的忧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女性情感的诗歌。通过对花下化妆、调笑、皱眉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娇柔、多情和忧郁。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情感色彩。同时,诗人巧妙地将女子的神态与动作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