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原不是湘湄,无奈平生读楚辞。
云雨易猜神女梦,烟波多似水仙祠。
馨香何处吹兰叶,哀怨频年写竹枝。
小别佩声犹在耳,偶拈红豆又相思。
【注释】阳羡:古地名,在今江苏宜兴。善卷:传说中的仙人。《神仙传》说:“善卷者,古之贤人也。”张公:指晋人张翰,字季鹰,官至中书郎。善卷居阳羡,故以“张公善卷”称之。湘湄:潇湘之水。潇湘:湖南的别称。楚辞:指屈原、宋玉的《楚辞》。
神女梦:指神话中的巫山神女与郑交甫的故事。
香草:《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里泛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竹枝:即《竹枝词》,乐府《清商曲辞》旧题,多写男女情爱之事。
小别:短暂的分别。佩声:佩玉的声音。这里代指所赠之物。
红豆:植物名,一名相思子。传说古代有颗红豆生在岭南,其树长出时会向日而开,人因以为相思的象征。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是作者在游历阳羡(今宜兴)时写给友人李妆楼的。诗中借咏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才情。
首句“薄游阳羡探张公善卷诸胜舟中书寄妆楼”,意思是我来到阳羡游玩,探寻张公善卷的胜地美景。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游览阳羡时的美景和情趣,也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期待和兴奋。
第二句“此间原不是湘湄,无奈平生读楚辞”。这里的“湘湄”指的是潇湘之水,潇湘是湖南的别称。诗人说自己本来不在这个地方,但因为自己一直喜欢读关于楚辞的书,所以来到了这个地方。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期待,也表现了诗人对楚辞的热爱。
第三句“云雨易猜神女梦,烟波多似水仙祠”。“云雨”在这里指的是男女欢好之事,神女梦则是指神话中的巫山神女与郑交甫的故事。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还用“烟波多似水仙祠”来形容湖上的景色,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第四句“馨香何处吹兰叶,哀怨频年写竹枝”。这里的“馨香”指的是香气扑鼻的事物,“兰叶”则是指兰花的叶子。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闻到了芬芳的香气,感受到了自然的恩赐。而“哀怨频年写竹枝”,则是指诗人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在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五句“小别佩声犹在耳,偶拈红豆又相思”。这里的“佩声”指的是佩玉的声音,“红豆”则是相思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虽然只是短暂的分别,但诗人依然记得朋友的名字和声音,时刻想念着他们。同时,诗人还在诗中巧妙地使用了红豆这一象征性的元素,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相思。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