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恼传呼老画师,生绡苦要写芳姿。
低头巳怕窗光逼,对面偏逢笔性迟。
何惜天人留本相,恐劳尘世惹相思。
切休刻画西家貌,暗属当筵顾凯之。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懊侬”
- 注释:懊恼,心中充满了烦恼和不满。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境,由于内心的不满而感到懊恼。
第二句:“懊恼传呼老画师,生绡苦要写芳姿。”
- 注释:老画师,这里指擅长绘画的艺术家。生绡,一种轻薄而有光泽的丝织品,常用于绘制图画。
- 赏析:诗人在向一位老画师表达他的苦恼,他希望借助画师的技艺来捕捉并表现他所珍视的美态。这里的“芳姿”是指美丽的容貌或者气质等抽象美。
第三句:“低头巳怕窗光逼,对面偏逢笔性迟。”
- 注释:已经害怕,担心光线太强烈会刺眼。笔性迟,形容作画时动作缓慢,不善于快速反应。
- 赏析:这句描绘了诗人面对窗户时的心理感受,害怕强烈的光线直射眼睛,以及他在创作时的动作不够迅速和敏捷。
第四句:“何惜天人留本相,恐劳尘世惹相思。”
- 注释:天人,这里指仙人或神仙。本相,即本来的面目,这里指的是自己的真实面貌。
-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身真实面貌的珍惜,不希望因为世俗的眼光而改变,担心这种变化会带来不必要的相思之苦。
第五句:“切休刻画西家貌,暗属当筵顾凯之。”
- 注释:切休,这里的意思是请务必、不要。西家,这里指别人家的美女。顾凯之,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以善于绘画闻名。
- 赏析:诗人在这里警告人们,不要过分地描绘他人的美好容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嫉妒和相思。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真实美的肯定和推崇。
第六句及第七八句:这部分的内容与诗句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但可以推断出这是诗人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美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人性弱点的批判。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