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郎底事病双眸,可恨银灯可闷愁。
好避绿窗风日暖,如何还写字蝇头。
注释:
横霞仙馆杂事,即指《杂诗》之“绿窗”四首。这组诗共十首,是作者在横霞仙馆时所作,写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诗中借咏物抒怀,以花鸟为喻,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的渴望。
问郎底事病双眸,可恨银灯可闷愁。
好避绿窗风日暖,如何还写字蝇头。
赏析:
此诗首联两句写景、叙事,点明时间、地点与人物;中间两句抒情,抒发诗人的苦闷心情;末联议论,表明诗人的态度。全诗构思新颖,手法别致。
“问郎底事病双眸”,诗人向侍读官询问他为何如此憔悴。“病”字既指眼病,也暗示诗人自己的心境。“底”字表示疑问语气。“双眸”即双眼,指诗人自己。“底事”就是什么事情。诗人向侍读官询问他为何如此憔悴的原因。侍读官回答说是因为“可恨银灯可闷愁”。
“可恨银灯可闷愁”,意思是说“可恨的是灯光昏暗让人感到闷愁。”这里的“可恨”二字,既表现诗人的苦闷,又表现诗人对这种状况的不满。“可闷”二字,则表现诗人的内心烦闷。
“可恨银灯可闷愁”,诗人感叹自己的处境多么令人痛心!然而,“好避绿窗风日暖,如何还写字蝇头?”诗人想避开这闷人的天气。可是,他又不能不面对这种处境。于是,他又想到“好避绿窗风日暖”。他想在这暖洋洋的风日里读书写字。但是,他又担心这风日暖了之后,会招来蚊子。因为蚊子吸血,所以,诗人担心这风日暖了之后,会写出字迹不清的文章。
诗人的苦闷,一方面是因为他身在官场,无法施展才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朝廷昏庸腐败,社会黑暗。因此,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感情。
这首诗通过侍读官的回答,表达了诗人对政治黑暗和社会黑暗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