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锦为帆桂作桡,渡江桃叶自吹箫。
侬家丁字沽边住,生小垂杨斗细腰。

花烛辞调张子和比部纳姬姬静海人剪锦为帆桂作桡,渡江桃叶自吹箫。

侬家丁字沽边住,生小垂杨斗细腰。

注释:

  1. 花烛辞:古代一种表达婚礼喜悦的诗歌形式,多用在婚礼上。
  2. 张子和比部:张子和(约987年-1036年),字文规,号乐亭,北宋诗人,有《张乐亭集》。比部,即郎中,古代官职名,此处指张子和娶妻之事。
  3. 纳姬:古时女子出嫁称为“嫁”,纳姬则是将女子纳入家门之意。
  4. 静海人:静海县,今属天津市蓟州区,作者自称此地人。
  5. 剪锦为帆桂作桡:形容新娘的装饰华丽,如同精心裁剪的锦缎制成船帆,桂木制成桨。剪锦为帆,形容新娘的装扮华美;桂作桡,形容桨由桂木制成。
  6. 渡江桃叶:典故出自南朝民歌《碧玉歌》,讲述了一个名叫桃叶的女子与一位名叫碧玉的男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桃叶为江南女子,碧玉为江北女子,两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后来碧玉渡江而去。这里借指新娘即将远行。
  7. 生小垂杨斗细腰:描写新娘娇美动人,如同杨柳般婀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新娘出嫁场景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娘的美丽和新婚的喜悦。首句“剪锦为帆桂作桡”,形象地展现了新娘的装扮华丽,如同精心裁剪的锦缎制成船帆,桂木制成的桨。第二句“渡江桃叶自吹箫”,则通过典故,表达了新娘即将远行的情感。第三句“侬家丁字沽边住”,直接点明了新娘的出身,她是来自静海县的一位女子。最后一句“生小垂杨斗细腰”,描绘了新娘娇美动人,如同杨柳般婀娜。整首诗语言优美,画面生动,充满了喜庆和祝福的氛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