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淮二月风气和,蒙蒙花雾清明过。
南浦春涨送君去,共醉当筵金叵罗。
黄河奔激天吴蹙,白浪如山骇心目。
峒峿山头落照红,轻裘解向河干宿。
野水添杯酒不醇,欲留欲去意逡巡。
桑柘阴阴啼布谷,柴门稚子待归人。

送友人北归

长淮二月风气和,蒙蒙花雾清明过。

南浦春涨送君去,共醉当筵金叵罗。

黄河奔激天吴蹙,白浪如山骇心目。

峒峿山头落照红,轻裘解向河干宿。

野水添杯酒不醇,欲留欲去意逡巡。

桑柘阴阴啼布谷,柴门稚子待归人。

注释:

  1. 长淮:这里指的是淮河一带。
  2. 和:平静、和煦。
  3. 濛濛:云雾弥漫的样子。
  4. 清明:指清明时节,即农历的四月初八或九日。
  5. 南浦:南方的渡口、港口。
  6. 金叵罗:一种古代饮酒用具,用金银制作。
  7. 黄河: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黄土高原,注入渤海。
  8. 奔激:波涛汹涌。
  9. 天吴:神话中掌管水的神,这里指黄河的水势。
  10. 峒峿(zhōu):地名,在今河南省境内。
  11. 落照:夕阳西下时的余晖。
  12. 轻裘:轻便的皮衣。
  13. 野水:乡村中的河流。
  14. 醇:酒的浓度好。
  15. 逡巡: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16. 桑柘(sāng shè):植物名,落叶乔木,果实可食,叶子可喂蚕。
  17. 柴门:用木片、枝条、泥土等搭建的简陋门。
  18. 稚子:小孩,儿童。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北归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分别时刻的不舍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首句描绘了淮河流域春天的美景,为送别作铺垫;第二句写出了南浦送别的场景;第三句写在宴席上畅饮的情景;第四句描绘了黄河波涛汹涌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第五句写到了夜晚站在峒峿山上欣赏落日的情景;第六句通过“轻裘”与“河干”的对比,写出了离别的不舍;第七句则描绘了乡村的河水和酒的品质;最后两句以“桑柘”和“柴门”作为画面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途平安的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