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前双屐云俱飞,亭下孤城山四围。
近岫渐低远岫出,杏花净尽桃花稀。
荒荒斜日下林角,习习好风吹客衣。
间绕颓垣读断碣,古人如作吾谁归。

【诗句释义】

登放鹤亭同似荀 :在放鹤亭上,我与荀相似。

亭前双屐云俱飞:亭前的一双木屐,像在云端飘动。

亭下孤城山四围:在亭下的一座小城,被四面的大山环绕。

近岫渐低远岫出:靠近的山峰渐渐低下,远处的山峰开始露出。

杏花净尽桃花稀:满地的杏花已经凋零殆尽,只有零星几朵桃花盛开。

荒荒斜日下林角:夕阳斜照在树林的角落,一片荒凉景象。

习习好风吹客衣:习习的微风拂过客人的衣服。

间绕颓垣读断碣:时不时地绕过坍塌的城墙,阅读那些断裂的石碑。

古人如作吾谁归:仿佛是古人所做的事,我又能往哪里去呢?

【译文】

在放鹤亭上,我与苟相似,

亭前的一双木屐,就像在云端飘动一样。

亭下的一座小城,被四面的大山环绕,

靠近的山峰渐渐低下,远处的山峰开始露出。

满地的杏花已经凋零殆尽,只有零星几朵桃花盛开。

夕阳斜照在树林的角落,一片荒凉景象。

习习的微风拂过客人的衣服,

时不时地绕过坍塌的城墙,阅读那些断裂的石碑。

仿佛是古人所做的事,我又能往哪里去呢?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登放鹤台时所作。全词借登高望远之景抒发了对人生、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上片写登高所见景色。起首二句写登高所见之景,即“亭前双屐云俱飞”,写亭前的一对木屐好像随着脚下的云雾在飞翔。“亭下孤城山四围”两句写登高所见之景,即“亭下孤城山四围”,写在山下的一座孤城四周都是山。这两句写景很形象,把孤城的四周山峦写得有声有色;“近岫渐低远岫出”,写登高所见之景,即“近岫渐低远岫出”,写近处的山峰渐渐低下,远处的山峰开始露出;“杏花净尽桃花稀”,写登高所见之景,即“杏花净尽桃花稀”,写满地的杏花已经凋零殆尽,只有零星几朵桃花盛开。这些景物描写,既写出了登高的所见之景,又写出了登高所见景色之美。

下片抒胸中之情。“荒荒斜日下林角”,写落日余晖洒落在林角,一片荒凉的景象,这是登高所见之景,同时也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习习好风吹客衣”,写习习的微风拂过客人的衣服,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间绕颓垣读断碣”,写时而绕着破败的城墙行走,时而读着那些断碣上的残碑文。这里既有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又有对现实的感叹;“古人如作吾谁归”,写仿佛是古人所做的事,而自己又何去何从呢?

全词以登高所见之景为切入点,通过登高处所见的自然之景引发心中的感情波澜,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人生所引发的感慨和思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