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黑涧逾响,天青山更高。
诸蕃能跽拜,前队肃弓刀。
卧簟惟功狗,喧枝尽伯劳。
不因程计日,待猎看风毛。
【注释】
还过他里雾:回到他乡的雾。
林黑涧逾响,天青山更高:树林幽深,涧水流淌,发出悠扬的水声;天边山峦叠嶂,更显峻峭险拔。
诸蕃能跽拜,前队肃弓刀:番人跪地行礼,勇士们手执长弓短刀,严阵以待。
卧簟惟功狗:躺卧在竹席上的士卒,只是功劳犬而已。
喧枝尽伯劳:树枝上鸣叫着的鸟儿,都是伯劳。
不因程计日,待猎看风毛:不必计算行程和时间,等待打猎时观察鸟的飞行。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诗,记录了作者随军出使吐蕃(今西藏一带)时的所见所闻。诗中通过描写蕃人对唐军的敬畏之情、唐军的威武之势以及吐蕃的自然环境等方面,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还过他里雾”中的“他里雾”,指的是归途中经过的雾气笼罩的地方。这一句描绘了诗人与吐蕃军队相遇的场景。在这里,“还过”表达了诗人对于此行经历的态度和情感,而“他里雾”则形象地展现了归途中的环境氛围。
“林黑涧逾响”两句进一步描写了归途中的自然景色及其带来的感受。这里的“林黑涧逾响”意味着树林茂密,涧水潺潺,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而“天青山更高”则描绘了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
第三句“诸蕃能跽拜,前队肃弓刀”则是对蕃人态度的具体描述。这里的“诸蕃”指的是吐蕃的军队,他们能够恭敬地向唐军行礼,展现出他们的忠诚和尊重。同时,“前队肃弓刀”则描绘了番兵整齐划一地排列成队,手持长弓短刀,严阵以待的情景。这种场景不仅体现了唐军的实力和威严,也展示了蕃人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卧簟惟功狗,喧枝尽伯劳”则是对唐军将士生活状态的描绘。这里的“卧簟”指的是士兵在行军过程中躺在竹席上休息的场景。而“功狗”则是一种被用作战马的犬,象征着忠诚和勇敢。至于“喧枝尽伯劳”,则是说士兵们在树上栖息,而树上的伯劳鸟也在鸣叫,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真实的战场环境之中。诗人不仅展现了唐军的威武之姿和蕃人的敬畏之情,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