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白不须怜,安居已是仙。
闲门迟过鸟,孤屿得遥天。
潮视盈亏月,风随顺逆船。
此中堪玩世,知有太平年。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前四句为写物,后四句为议论。首二句写海客不须怜白头、已入仙境,“安居已是仙”,说明海客已经得道成仙了。第三四句是写景,“潮视盈亏月”,是说海水涨落如同月亮盈亏一样;“风随顺逆船”,是说风吹动船帆的方向与风的来向相同,顺风时船帆随风,逆水时则相反。这两句写景生动,富有哲理。最后两句是议论,“此中堪玩世”,意思是说这里(指海边)可以玩味于世间的一切。“知有太平年”,意思是说这里可以知道天下即将太平。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海客寄予的厚望和希望。
【答案】
译文:白发不用怜,住下已如仙。闲门迟过鸟,孤屿得遥天。潮看盈亏月,风随顺逆船。此中堪玩世,
知有太平年。
注释:
①海客:诗人自指。
②安居:安身之所。已:已经。③玩世:把世间的事看得轻。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海客的。海客本指航海的人或水手,这里泛指那些在海上生活的人。诗的开头两句是说:白发老人用不着去怜惜自己,他已是一个神仙了。这里的“怜”字是虚词,无实意,而用“已”字,却使诗意活脱脱地表现出来。“安居已是仙”中的“安居”二字也颇有深意。它不仅表明海客已经安身于海边的山中茅庵里,而且暗示出他已有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中间四句是写海客的生活环境。前两句描写海客的住所——海边的山中茅庵。“迟过”二字,写出海客居住的山中茅庵位置偏僻,不易被人发觉的特点;“孤屿”一词,更点出了山中茅庵的孤立无援。“得遥天”三字,则写出山中茅庵的高峻陡峭,使人感到高不可及。这三句虽只是描写海客的居处,但也表现了他超逸脱俗的情趣。后四句是进一步描绘海客所处的环境。“潮视盈亏月”一句,是说海水涨落就像月圆月缺一样;“风随顺逆船”,是说风向随着船只前进的方向吹拂。这两句都是从自然现象中提炼出的警策,富有哲理意味。它们不但形象地写出了海客居处的环境特点,而且也表现出海客超然物外的心境。
结尾两句是诗人对海客的祝愿。“此中”二字,总括前文所写的居处和环境;“堪玩世”,是说在这里可以玩味于世间一切;“知有太平年”则是祝愿海客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时代。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海客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定时代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幽静,格调清雅高远,充分体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