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室胡床耐曲肱,秋宵展转倍难仍。
𥯨簩细响蕉成雨,蜻蛚微吟蛾扑灯。
客路浑如胶冻舫,宦情直似打包僧。
诗坛酒社俱多梗,万事逢人谢不能。
客居
虚室胡床耐曲肱,秋宵展转倍难仍。
𥯨簩细响蕉成雨,蜻蛚微吟蛾扑灯。
客路浑如胶冻舫,宦情直似打包僧。
诗坛酒社俱多梗,万事逢人谢不能。
注释:
- 虚室:空荡荡的屋子。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木制坐具。耐:能承受。曲肱(gōng):把胳膊弯曲放在头下睡觉的样子。2. 秋宵展转:在秋天的夜晚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倍难:更难以入睡。3. 𥯨簑(zhòu léi):一种细碎的声音,像细雨落在蕉叶上的声音。蕉成雨:形容声音细微、轻柔。4. 蜻(qīng)蛚(shì):一种小而薄的飞虫,翅膀透明,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微吟:轻轻吟唱。蛾扑灯:形容小虫扑打着灯笼飞舞的情景。5. 客路:客人的道路。浑如:完全就像。胶冻:比喻坚硬、黏稠的东西,这里指凝固了的胶水,船桨。6. 宦情:做官的情志或心情。打包:收拾行李、准备行装的意思。7. 诗坛:诗歌的集会场所或诗人聚会的地方。酒社:饮酒作诗的社团。多梗:很多障碍。8. 谢不能:表示无法推辞或接受。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作者孤独生活的抒情诗。首句“客居”,直接点题,表明作者正在外地居住,过着漂泊的生活。接着三句“虚室胡床耐曲肱,秋宵展转倍难仍”,“客居”生活的具体表现。胡床是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木制坐具,作者在这里用它来代替自己的床和椅子,形象地写出了他在外地居住时的生活状态。秋天的夜晚,作者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表现出他内心的孤寂和不安。最后两句“𥯨簑细响蕉成雨,蜻蛚微吟蛾扑灯”,则是通过细腻的声音和昆虫的鸣唱,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异乡的生活情景。这些声音和景象,都充满了萧瑟和凄凉的气息,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悲凉。最后四句“客路浑如胶冻舫,宦情直似打包僧”,“诗坛酒社俱多梗,万事逢人谢不能”,则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生涯的无奈和失望。他用比喻的方式,将仕途比作坚硬的胶水船桨,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逃避;同时,他也用“打包僧”的形象,来形容自己被束缚在官场中的无奈和无助。整首诗通过对作者客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辛酸,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