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壁晴岚护讲堂,璇题照耀影辉煌。
人瞻至圣衣冠肃,地托名儒草木香。
马氏纱帷春霭霭,唐家玉笋秀行行。
宛然触我前尘梦,礼佛横经迄未忘。

岳麓书院纪事

四壁晴岚护讲堂,璇题照耀影辉煌。
人瞻至圣衣冠肃,地托名儒草木香。
马氏纱帷春霭霭,唐家玉笋秀行行。
宛然触我前尘梦,礼佛横经迄未忘。

注释

  1. 四壁晴岚护讲堂:指岳麓书院四周被山环绕,晴空下岚气缭绕,仿佛守护着讲堂。
  2. 璇题照耀影辉煌:指书院墙上悬挂的“璇题”字样,闪耀着光芒,映衬出讲堂的影子,显得非常辉煌。
  3. 人瞻至圣衣冠肃:指人们仰望圣贤(孔子)的衣冠,感到庄严而肃穆。
  4. 地托名儒草木香:指书院所在地是著名的儒家学者(名儒)聚集的地方,环境清幽,草木香气弥漫。
  5. 马氏纱帷春霭霭:指纱帷上的图案如同春天的云霞一般,朦胧而美丽。
  6. 唐家玉笋秀行行:指书院内生长的竹子(玉笋),笔直挺拔,排列有序。
  7. 宛然触我前尘梦:指眼前的景象让我回忆起过去的梦境(前尘梦)。
  8. 礼佛横经迄未忘:指尽管已经远离了佛教(礼佛),但仍然没有忘记学习儒家经典(横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岳麓书院的壮丽景象和深厚的文化氛围。首句“四壁晴岚护讲堂,璇题照耀影辉煌”,形象地描绘了书院四面环山,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讲堂上悬挂的“璇题”字样,闪耀着耀眼的光芒。第二句“人瞻至圣衣冠肃,地托名儒草木香”,则赞美了圣贤的威严,以及书院所在之地的宁静与和谐。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书院的文化特色:“马氏纱帷春霭霭,唐家玉笋秀行行”,以纱帷上的花纹和竹子的美态为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高雅的氛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书院文化的怀念:“宛然触我前尘梦,礼佛横经迄未忘。”虽然已经远离了佛教,但仍然没有忘记学习儒家经典,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岳麓书院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