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唯顾之笑,水下尽原田。并无蛟龙窟,何必畏其颠。
吁嗟乎!人世风波险十倍,兀坐尚可被拘牵。似此清流殊不恶,相对长吟《秋水篇》。
【注释】
己巳: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七月,诗人任太子少傅,与王维等同在东都洛阳。
昌邑:今山东巨野县。
水作舟行:以车载水作船行。
三十里:指从洛阳到昌邑的路程。
顾之:看着它。
水下尽原田:水位淹没了田地。
无:没有。
蛟龙窟:龙居住的地方。
畏其颠:害怕它的翻腾。
兀坐:端坐不动。
清流:清凉的水。
《秋水篇》:庄子的著作,为《庄子》中的一部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作者于途中遇水,以车作舟行三十里的见闻感受,表达了对自然和人世的深刻思考。
“我唯顾之笑,水下尽原田。”这是说,看到水流将原田淹没时,我只是笑着而已,并没有感到惊奇。
“并无蛟龙窟,何必畏其颠。”这两句表明,既然水流可以载运船只,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害怕它的颠簸。
“吁嗟乎!人世风波险十倍,兀坐尚可被拘牵。”这两句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坎坷、波折重重的感慨,认为即使坐着也不会受到束缚。
“似此清流殊不恶,相对长吟《秋水篇》。”(《秋水》)这两句是作者对前两句的解释,认为眼前的清流虽然平静,但并不讨厌,就像庄周的《秋水篇》所描绘的那样,面对这样的清流,作者不禁长声吟咏起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坎坷、波折重重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