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人如寒鸡,独起夜方半。
吟虫入我闱,似感时节换。
我本山中人,何为在羁绊。
野鸥谢洲渚,低头就刍拳。
伛偻揖向人,何异冰与炭。
迩来益疏懒,十日九废盥。
雄剑半已摧,愁冰苦难泮。
新丝蚕自裹,故纸绳徒钻。
久留笑浮梗,屡试见磨锻。
应念马少游,逍遥骑款段。
秋怀
愁人如寒鸡,独起夜方半。
吟虫入我闱,似感时节换。
我本山中人,何为在羁绊。
野鸥谢洲渚,低头就刍拳。
伛偻揖向人,何异冰与炭。
迩来益疏懒,十日九废盥。
雄剑半已摧,愁冰苦难泮。
新丝蚕自裹,故纸绳徒钻。
久留笑浮梗,屡试见磨锻。
应念马少游,逍遥骑款段。
注释:
愁人如寒鸡:形容自己的心情如同寒冷的鸡一样忧愁。
吟虫入我闱:指蟋蟀等昆虫进入我的书房,发出鸣叫声。
我本山中人:我本来是山中的人。
何为在羁绊:为什么身陷困境。
野鸥谢洲渚: 野鸥飞离了河滩。
伛偻揖向人:弯腰对人行礼。
何异冰与炭:这又像冰冷的炭火有什么区别?比喻处境极为困难。
近来益疏懒:最近更加懒惰。
雄剑半已摧:形容自己的剑已经被损坏了一半。
愁冰苦难泮:形容内心的愁苦难以排解。
新丝蚕自裹:新的丝线被自己缠绕住。
故纸绳徒钻:旧的纸张被自己缠绕住。
浮梗:漂浮的树枝。
屡试见磨锻:多次尝试都被磨练和锤炼。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秋怀》十首之一。全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里的孤独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无奈。
第一句“愁人如寒鸡”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忧郁和无助,寒鸡象征着冷清、凄凉的氛围。第二句“独起夜方半”表达了作者深夜独自起床的情景,暗示了他孤独的生活状态。第三句“吟虫入我闱”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蟋蟀等昆虫的鸣叫声,增添了一种静谧而寂寞的氛围。第四句“似感时节换”则是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感受,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接下来的六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作者的处境。最后两句“新丝蚕自裹”和“故纸绳徒钻”则是对前文的总结,表示自己的努力和挣扎都未能改变现状,内心充满了无奈和失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忧郁和无奈。同时,诗中的自然景物也成为了作者心境变化的象征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