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贻琮
【注释】 法云寺:在今江苏苏州市西郊。元照禅师:唐代僧人,名怀素,号大历师子,俗姓钱,长沙(今湖南长沙)人。真律公帖:唐代僧人怀素所书的《真觉律公贴》。帖:古代一种长条形的书法作品。 粥香长者善调香:粥香甜醇,长者善于调配。 优昙华钵金轮王:梵语音译,意为“金色的轮宝”,即释迦牟尼的法身,是佛教中最高的神祇。 庄严妙相三十二:指佛教中的三十二种化身,是佛陀的三种不同形态。 夜放顶上真毫光
秋怀 愁人如寒鸡,独起夜方半。 吟虫入我闱,似感时节换。 我本山中人,何为在羁绊。 野鸥谢洲渚,低头就刍拳。 伛偻揖向人,何异冰与炭。 迩来益疏懒,十日九废盥。 雄剑半已摧,愁冰苦难泮。 新丝蚕自裹,故纸绳徒钻。 久留笑浮梗,屡试见磨锻。 应念马少游,逍遥骑款段。 注释: 愁人如寒鸡:形容自己的心情如同寒冷的鸡一样忧愁。 吟虫入我闱:指蟋蟀等昆虫进入我的书房,发出鸣叫声。 我本山中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古诗,题目为《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描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诗句如下: 陶琴垞明府索观近诗夸之过当他日有寄 我生好吟哦,无病常自灸。焉知入膏肓,有药不可救。 敝帚聊自享,酱瓿岂堪覆。昨者从南来,三见春月彀。 萧然绝车骑,疏帘挂清昼。徒闻群蛙聒,未睹蛟龙吼。 凌晨闻叩门,晏子方南首。披衣不及带,倒屣出迎瘤。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是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联“忆昔离家初,招摇正东向”交代了诗人离家时的情况。颔联“蹉跎遂及兹,五见络纬唱”,点明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而自己却仍然未能回到故乡。颈联“别时送我人,近闻半凋丧”,描写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与同情。尾联“想见故山中,累累郁相望”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向往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答案】 译文:
铁佛寺 迢迢北城外,中有欢喜园。 梵诵寂无响,松风寒到门。 山僧扫磐石,野客开清尊。 归去碧云合,苍苍烟树昏。 注释: 1. 铁佛寺:位于北方城外的一座寺庙。 2. 迢迢北城外:指铁佛寺位于北方的郊外。 3. 中有欢喜园:意为在这铁佛寺里有一个让人感到欢喜的园林。 4. 梵诵寂无响:指寺庙中的僧侣在诵读经文时非常寂静,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5. 松风吹到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宝藏寺时所作,通过描绘景物和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内心的喜悦。 1. 峥嵘楼阁俯层峦:描述了宝藏寺中楼阁雄伟的景象,令人赞叹。"峥嵘"形容山峰高耸,“俯”指向下看,形象地描绘出宝藏寺楼阁的壮观。 2. 才入间庭眼觉宽:诗人刚进入寺院,视野突然变得开阔。"间庭"即庭院,“眼觉宽”表示眼睛因看到广阔的空间而感到舒适和开阔。 3. 几日东风犹料峭
迢迢北城外,中有欢喜园。 梵诵寂无响,松风寒到门。 山僧扫磐石,野客开清尊。 归去碧云合,苍苍烟树昏。
粥香长者善调香,优昙华钵金轮王。 庄严妙相三十二,夜放顶上真毫光。 我师头陀现本色,须弥照耀东南方。 天晴无风日开霁,蠹书一一珊瑚装。 中有藏真律公帖,目未及睹眉先扬。 想当解衣气磅礴,笔力可挽千石强。 真龙矢矫自空下,飞腾入腕何茫茫。 须臾百纸立扫尽,墨痕一缕中藏芒。 王氏之间伯仲耳,神妙不数崔与张。 弇州论书以年断,强作解事欺聋盲。 师归兜率已千载,字向纸上犹轩昂。 护持幸仗佛力大
我生好吟哦,无病常自灸。焉知入膏肓,有药不可救。 敝帚聊自享,酱瓿岂堪覆。昨者从南来,三见春月彀。 萧然绝车骑,疏帘挂清昼。徒闻群蛙聒,未睹蛟龙吼。 凌晨闻叩门,晏子方南首。披衣不及带,倒屣出迎瘤。 入门气轩昂,高谈走飞溜。眉间一道青,照见西山秀。 索我袖中诗,一见辄心售。宿瘤众所丑,瘦骨公独购。 未曾施鞭棰,遽先饰文绣。中原盛旗鼓,先生为领袖。 要当扫淫哇,未可饰凡陋。嗟余何所成,闻此但颜厚。
峥嵘楼阁俯层峦,才入间庭眼觉宽。 几日东风犹料峭,一年春事已阑珊。 云移塔影当窗见,松撼涛声作雨寒。 多谢老僧分芋意,此生无梦到金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