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列前楹,济漯溁衣带。
众山皆俯伏,俨如朝王会。
明堂不可复,汉秦失骄汰。
惜矣大夫松,徒增后人慨。

【注释】

徂徕列前楹,济漯溁衣带:徂徕山位于泰安市境内,因有徂徕亭而得名,是泰山的东面屏障。济漯河从其脚下流过。溁(huò)即“涡”,水名,发源于莱芜县,流入汶河。溁水在泰山下流经汶、泗二水汇合处。衣带:古代帝王所穿的衣服叫袍,天子称衮,诸侯称冕,大夫称弁,士称介。这里指衮服。

众山皆俯伏,俨如朝王会:山上的树木都向山下俯伏,好像要朝见帝王一样。

明堂不可复,汉秦失骄汰:明堂是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如今已经不能复建了。汉秦两代都是因为骄奢淫逸而灭亡的,这和现在的情况很相似。

惜矣大夫松,徒增后人慨:可惜那些高高的松树啊,只能为后代增添哀叹了。

【赏析】

《登岱》是清代诗人龚翔麟创作的一首七绝诗。此诗写泰山之景,借泰山来比喻国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与感慨之情。

首联“徂徕列前楹,济漯溁衣带。众山皆俯伏,俨如朝王会。”开篇点题,以泰山作比,表达出作者对于朝廷中权贵的不满以及对于国家的忧虑。徂徕山位于泰安市境内,因有徂徕亭而得名,是泰山的东面屏障,溁(huò)即“涡”,水名,发源于莱芜县,流入汶河。溁水在泰山下流经汶、泗二水汇合处。衣带:古代帝王所穿的衣服叫袍,天子称衮,诸侯称冕,大夫称弁,士称介。这里指衮服。这里用“衣带”一词形容济漯河水流,暗喻黄河。

颔联“众山皆俯伏,俨如朝王会。”写众山俯伏的样子,好像要朝见帝王一样。这是对泰山雄伟壮观的形象描写。

颈联“明堂不可复,汉秦失骄汰。”意指现在的明堂已经不能复建了,汉朝和秦朝就是由于骄傲放纵导致灭亡的,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朝廷中权贵的不满以及对于国家的忧虑。明堂是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如今已经不能复建了。汉秦两代都是因为骄奢淫逸而灭亡的,这和现在的情况很相似。

尾联“惜矣大夫松,徒增后人慨。”最后一句,作者感叹那些高高的松树啊。这些松树无法再像昔日那样茂盛地生长了,只能为后代增添哀叹了。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于国家兴亡的忧虑与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