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头欲刺天,石脚不着地。
怒同虎豹蹲,耸作干将利。
一洞境一转,曲若穿珠蚁。
何年灵鹫峰,来此作游戏。
团团千菩萨,刻石徒好事。
何补山川灵,已凿混沌意。
山灵遭俗手,想尔亦短气。
颇怪寺中僧,指客夸灵异。
小坐冷泉亭,泉声四山沸。
即此生道心,悠然得静契。
好诗忽然成,飞来亦天外。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飞来峰的诗,通过对飞来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首句“峰头欲刺天,石脚不着地。”描绘了飞来峰的高耸入云,仿佛要刺破天空。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飞来峰描绘得如同一座巨大的山峰,让人感到震撼。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怒同虎豹蹲,耸作干将利。”则进一步描绘了飞来峰的特点。这里,“怒”字形容其气势磅礴,如同猛兽一般;“蹲”字则形容其稳固如山,仿佛随时都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而“耸作干将利”则是指飞来峰的形状犹如一把锋利的长剑,直指天际。这句诗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飞来峰的雄壮与威严。
第三句“一洞境一转,曲若穿珠蚁。”则转入对飞来峰内部的描写。这里,“一洞境一转”指的是飞来峰内部曲折回旋,宛如珍珠般美丽。而“曲若穿珠蚁”则是形象地描绘了飞来峰内部的曲折道路,如同一群蚂蚁在珍珠中穿梭。这句诗通过对内部景色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飞来峰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四句是对飞来峰外部的描绘。第四句“何年灵鹫峰,来此作游戏。”则提到了飞来峰的来历。这里的“灵鹫峰”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山,而“作游戏”则是指飞来峰仿佛是在这片土地上玩耍嬉戏。这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飞来峰的神奇与不凡。
第五句“团团千菩萨,刻石徒好事。”则转向了飞来峰上的佛像。这里的“团团千菩萨”指的是飞来峰上雕刻着众多的佛像,这些佛像栩栩如生,仿佛在讲述着佛的故事。而“刻石徒好事”则是说这些佛像都是人为雕琢而成,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未免有些过于执着。这句诗通过对佛像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佛像的追求与执着。
第六句“何补山川灵,已凿混沌意。”则进一步探讨了人们对自然的态度。这里的“补山川灵”指的是人们试图通过雕刻佛像来弥补自然的不足。而“已凿混沌意”则是指这种努力已经破坏了自然原有的面貌,使得原本混沌的自然变得不再混沌。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态度的反思,引发了人们对自然保护的思考。
最后两句则是对诗人自身的写照。第七句“山灵遭俗手,想尔亦短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飞来峰被破坏的担忧。这里的“山灵”指的是飞来峰本身,而“遭俗手”则是指受到世俗之手的污染与破坏。而“想尔亦短气”则是说这种破坏让飞来峰失去了原有的灵气与活力。这句诗通过对自身与飞来峰关系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第八句“颇怪寺中僧,指客夸灵异。”则转向了寺庙中的僧人。这里的“颇怪”表示惊讶,而“指客夸灵异”则是说寺庙中的僧人喜欢向客人炫耀飞来峰的奇异之处。这句诗通过对寺庙僧人的描绘,反映了他们对飞来峰的特殊感情。
第九句“小坐冷泉亭,泉声四山沸。”则描绘了诗人在冷泉亭中的情景。这里的“小坐”表示短暂停留,而“泉声四山沸”则是说泉水的声音在整个山谷中回荡,如同沸腾一般。这句诗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
第十句“即此生道心,悠然得静契。”则总结了整首诗的主旨。这里的“即此生道心”指的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修行之道,而“悠然得静契”则是说在这种宁静的环境中,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契合。这句诗通过对内心体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飞来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的感悟与思考。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飞来峰的特点,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自然保护的思考。此外,诗人还通过对飞来峰内部的描写、寺庙僧人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个人修行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修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