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过九里松,西入飞来峰。
蟠地复际天,面面青芙蓉。
千寻具皱瘦,百穴穿玲珑。
造像始何年,劖削皆神工。
天低山翠活,雨洗春烟浓。
来瀑及奔雷,十步一支筇。
倚阑闻泉声,冷意蟠心胸。
径参情净理,默证南北宗。
【注释】
- 飞来峰:位于杭州天竺寺,山势突兀,高耸入云。
- 东过九里松,西入飞来峰:诗人由东向西游览。
- 蟠地复际天,面面青芙蓉:飞来峰如盘踞大地,又与天空相连,峰顶遍生青芙蓉,犹如芙蓉出水。
- 千寻具皱瘦,百穴穿玲珑:峰体千寻之高,层层叠叠,有皱褶;峰上百处洞穴,洞中又有石笋、石幔、石花等奇景,玲珑剔透。
- 造像始何年,劖削皆神工:这是指佛教造像艺术的创始时期,这些雕塑艺术全是人工雕刻而成,工艺精湛。
- 天低山翠活:天边山色青翠欲滴,如同活物般灵动。
- 雨洗春烟浓:春雨过后,山峰被云雾缭绕,更显神秘莫测。
- 来瀑及奔雷,十步一支筇(qiong):瀑布如奔雷般轰鸣,十步之遥即可听到其声,诗人手持筇竹杖,感受大自然的震撼。
- 倚阑闻泉声,冷意蟠心胸:倚靠在栏杆上,聆听泉水的声音,感受到一种清凉之感,仿佛整个心灵都沉浸在这种冷意之中。
- 径参情净理,默证南北宗:沿着山间小路漫步,体会禅家的清静之理,默默地领悟禅宗南北两派的教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杭州天竺寺的飞来峰时所写。诗中描绘了飞来峰的壮丽景色和神奇风貌,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飞来峰的特点。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禅宗思想的领悟。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