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过三聚亭,千竿万竿竹。
凤尾长森森,猫头短簇簇。
际天只一青,匝地有馀绿。
古木挺劲枝,寿藤散清馥。
径转得寺门,佛塔在其麓。
金经香光书,宸翰洒馀幅。
长结翰墨缘,不资情净福。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赵师秀,他的作品以简洁、清新著称。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 云栖寺:这是题目,描述了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是位于云栖山的寺庙。
- 西过三聚亭,千竿万竿竹:描述了作者从西方向走过三聚亭,看到了成群的竹子。三聚亭可能是一个观景台或观景点,而千竿万竿竹描绘了竹林茂密的景象。
- 凤尾长森森,猫头短簇簇:这里的“凤尾”和“猫头”分别形容竹子的形状,凤尾指的是像凤凰尾巴一样的长竹,猫头则是指像猫头一样的短竹。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竹林中的竹子既有长又有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
- 际天只一青,匝地有馀绿:这里描述了天空和地面的颜色。”只一青”可能意味着天空呈现出一种青色,而”匝地有馀绿”则描绘了地面上覆盖着绿色的植被,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 古木挺劲枝,寿藤散清馥:这里的”古木”和”寿藤”可能指的是古老的树木和长寿藤蔓,它们都散发出清香。这句话通过描述古木和寿藤,展现了山林之中的生态多样性和生命力。
- 径转得寺门,佛塔在其麓:这句话描述了一条小径通向寺庙的大门,而佛塔则位于寺庙的山坡上。这表达了一种进入寺院的仪式感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
- 金经香光书,宸翰洒馀幅:这里的”金经”和”香光书”可能指的是金质的佛像和佛像身上的香光,”宸翰”可能是指皇帝的墨宝。这句话赞美了佛像和皇帝留下的书法作品的美丽与价值。
- 长结翰墨缘,不资情净福:这句话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和对这种艺术的崇敬之情。它暗示了书画艺术不仅是个人的爱好,也是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综合以上分析,这首诗通过对云栖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句简洁明了,富有诗意,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美和文化价值的赞美。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