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桥晴日好,渡水问珠林。
晓树浮烟出,春城带雪阴。
鸥惊游子梦,花发定僧心。
命仆携农具,闲听扣角吟。
【注释】
春日游水月庵:春天去水月庵游玩。水月庵:在杭州。
溪桥晴日好:溪流上的石桥,晴天晴朗美丽。
渡水问珠林:渡过溪水,问那珠林的美景在哪里?
晓树浮烟出:早晨,树林中升起袅袅烟雾。
春城带雪阴:春天的城池被积雪映衬着阴暗。
鸥惊游子梦:惊起鸥鸟,游子的睡眼被惊醒了。
花发定僧心:花儿盛开,定是僧人的心念。
命仆携农具:命令仆人带上农具准备干活。
闲听扣角吟:闲暇时聆听鸟儿的鸣叫。
【赏析】
《春日游水月庵》,唐·白居易作。水月庵,在杭州西湖之滨,唐代名胜之一。白居易曾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元年)任杭州刺史期间,多次游览此庵,并作诗题咏。此诗即诗人在公元758年(唐肃宗上元二年)重游水月庵而作。全诗四联,前二联写春游所见之美景,后二联写游后心境。诗中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手法,形象生动,富有情趣;且以景结情,余音缭绕,耐人寻味。
首联“溪桥晴日好,渡水问珠林”,描写的是作者乘船来到水月庵,看到溪桥之上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的美好景色。这一句中,“溪桥”点出了位置,“晴日”则描绘出了天气状况,为全诗奠定了良好的基调。接下来,“渡水问珠林”,则是作者继续前行,来到了水月庵所在的岸边,他想要了解这里的自然美景。“渡水”表明了作者已经到达目的地,而“问珠林”则是表达出了一种对自然的好奇与探求之情。
颔联“晓树浮烟出,春城带雪阴”,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晓树”指的是清晨的树木,而“浮烟”则描绘出了晨雾弥漫的景象。“春城”指的是春天的城郭,而“带雪阴”则表示城中的建筑物被雪覆盖着。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宁静。其中,“浮烟出”和“带雪阴”分别描绘出了不同的景色,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颈联“鸥惊游子梦,花发定僧心”,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这里,“鸥惊”指的是惊起的鸥鸟,而“游子梦”则表示游子被惊扰了美梦。“花发定僧心”则表达了花盛开时,和尚的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这两句中,通过对动物和人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人们的愉悦心情。其中,“鸥惊”和“花发”都描绘出了春天的变化,而“游子梦”和“定僧心”则分别描绘出了不同人物的心态变化。
尾联“命仆携农具,闲听扣角吟”,描绘了作者在水月庵的生活状态。这里,“命仆人携带农具”表明了作者在休息之余,还不忘与农民们一起劳动。而“闲听扣角吟”则表示他在空闲之余,聆听鸟儿的鸣叫声。这两句中,通过描写作者在水月庵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的闲适与悠然自得。其中,“命仆携农具”和“闲听扣角吟”都描绘出了作者的生活状态,而“扣角吟”则描绘出了鸟儿们欢快的歌声。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