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荒城暮,岁寒谁问津。
沧江满风雪,犹自一枝春。
孤影澄波媚,疏烟澹月皴。
遥天何处寄,恐触怒蛟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充满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泽国荒城暮,岁寒谁问津。”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荒芜的泽国和一座荒凉的城市在黄昏时分的景象。这里的“泽国”指的是一个被水淹没的地区;“荒城”则是指一个废弃的城市。这两个词合在一起,表达了一种荒凉、萧条的氛围。而“岁寒”则是冬天的意思,暗指寒冷的季节。最后一句“岁寒谁问津”,意思是在寒冷的季节里,有谁会关心这片荒废的土地?这表达了诗人对这个时代和社会的无奈和担忧。

第二句:“沧江满风雪,犹自一枝春。” 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梅花的高洁品质。“沧江”指的是广阔的江河;“满风雪”则是指风大雪大的天气。这里的“一枝春”意味着梅花虽然生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但它仍然展现出春天的气息。这句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

第三句:“孤影澄波媚,疏烟澹月皴。” 这句话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梅花的影子在水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与水面上的涟漪相互映衬;稀疏的烟雾中,淡淡的月光似乎也变得更加清晰。这句诗描绘了梅花在风雪中依然傲然挺立的姿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第四句:“遥天何处寄,恐触怒蛟鳞。”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寄语远方的感慨。“遥天何处寄”意味着将梅花寄语给远方的人,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期待。然而,这里又提到了“恐触怒蛟鳞”,意味着担心自己的心愿会被恶势力所阻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不安,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这首《江梅》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诗歌。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译文:在一片荒芜的泽国和一座荒凉的城市中,黄昏时分的景象令人感到凄凉。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又有谁会关心这片荒废的土地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梅花依然独自绽放出春天的气息。它的身影在水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与水中的涟漪相互映衬;而在稀疏的烟雾中,淡淡的月光也变得清晰可见。诗人对梅花寄语远方的人们,但他又担心自己的心愿会被恶势力所阻挠。

关键词解释:

  • 泽国:被水淹没的地区
  • 荒城:废弃的城市
  • 岁寒:冬天的意思
  • 谁问津:有谁会关心这片荒废的土地?
  • 沧江:广阔的江
  • 风雪:风大雪大的环境
  • 一枝春:比喻梅花虽处严寒之中仍能绽放
  • 孤影:形容梅花独自开放
  • 澄波:清澈的水波
  • 疏烟:稀疏的烟雾
  • 澹月:淡淡的月光
  • 蛟鳞:传说中龙的鳞片
  • 寄:寄托希望或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