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霁夕晖,层阁凌百尺。
冠盖会群公,对此秋月白。
岂敢耽欢娱,良时亦足惜。
下见江水深,澄涵一天碧。
细火通渔艇,连樯聚商舶。
潜鳞吹波澜,宿鹭依沙碛。
为政无烦苛,民物各自适。
冉冉江上枫,青青岭头柏。
愿将孤月轮,皎洁比心迹。
【解析】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因谏阻宪宗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是诗人在八月十六日夜宴请宾客时所赋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愤懑之情。
第一联写“霁夕晖”,点出时间,交代了宴会的地点;第二联写“冠盖会群公”,表现了宴会的气氛;第三联“耽欢娱”三字,点出了诗人的心情;第四联“下见江水深,澄涵一天碧”,描写了宴会的景致;第五联用“潜鳞吹波澜,宿鹭依沙碛”二句,写出了宴会的情状;第六联以“为政无烦苛,民物各自适”作结,表明自己的观点;最后两句写景收尾。
【答案】
八月十六日夜,盱江楼上宴集。
“霁”字点明时间。“江城”指江州城,即今江西九江市。“霁夕晖”即雨过天晴,夕阳余光。“霁”字点明时间。“霁”字点明时间。“层阁凌百尺”即楼高入云。“冠盖”指官员们的车马。“冠盖会群公”指众多达官贵人聚集在一起。“对此秋月白”指面对皎洁月光下的江面。“秋月白”指秋月如洗,十分明亮。“岂敢”二字承上启下,表现出谦虚谨慎的态度。“良时亦足惜”指良辰美景值得珍惜。“良时”即美好的时光。“亦足惜”指也值得珍惜。“下见江水深,澄涵一天碧”写江水之深,清澈碧绿。“下见”指俯视。“澄”字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江水深”指江水非常深。“澄涵”即澄清,包容。“一天碧”指天空一片湛蓝,碧空万里。“细火通渔艇”指细小的灯火通亮,照亮了渔家的小舟。“细火”指微弱的灯火。“渔艇”指渔船。“连樯聚商舶”指船桅相连,聚集着许多货船。“连樯”指并列的桅杆。“商舶”指载运货物的船只。“潜鳞吹波澜,宿鹭依沙碛”二句写江面上的景象。“潜鳞”指潜伏的鱼群。“吹波澜”指掀起波浪。“宿鹭”指停息在沙滩上的鹭鸶。“依沙碛”指栖息在沙洲之上,此处代指岸边。“为政无烦苛,民物各自适”写自己的观点。“为政”即当政。“无烦苛”指不要烦琐苛细。“民物各自适”指人民生活安乐,万物各得其所。“冉冉江上枫,青青岭头柏”写江岸的景色及诗人的感受。“冉冉”指缓缓移动的样子。“青”即苍翠欲滴之意。“江上枫”指江边的枫树。“青青”即郁郁葱葱的意思。“岭头柏”指山头的松柏林。“愿将孤月轮,皎洁比心迹”写诗人的愿望。“皎洁”指光亮洁白。“比心迹”指比喻自己的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