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奸民杀官弁,草疏千言飞告变。疏言草野臣同春,郡丞程峻之故人。
程峻杀贼贼入署,斗大岩城贼争据。臣率义民克复之,解围专望驰雄师。
微臣虽无守土职,郡丞一印臣擅摄。昧死陈情达天阙,神策军来争破敌。
自愿随营杀群贼,乌牛栏前白刃接。贼败大呼伏兵出,矢竭弦亡外援绝,马蹄一蹶身被执。
丁未季冬月十日,骂贼常山死不屈。事闻当宁颁尺一,庙食千秋奖忠烈。
吁嗟乎,庙食千秋奖忠烈,乃是诸侯老宾客。
台湾三仁诗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若庸的《台湾三仁》。它描述了明朝末年,一位忠诚勇敢的士人,在台湾抗击倭寇的历史事件。诗中通过描绘士人的英勇行为,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忠诚和勇敢精神的高度赞扬。
译文:
台湾奸民杀官弁,草疏千言飞告变。疏言草野臣同春,郡丞程峻之故人。
程峻杀贼贼入署,斗大岩城贼争据。臣率义民克复之,解围专望驰雄师。
微臣虽无守土职,郡丞一印臣擅摄。昧死陈情达天阙,神策军来争破敌。
自愿随营杀群贼,乌牛栏前白刃接。贼败大呼伏兵出,矢竭弦亡外援绝,马蹄一蹶身被执。
丁未季冬月十日,骂贼常山死不屈。事闻当宁颁尺一,庙食千秋奖忠烈。
注释:
台湾三仁:指在台湾抗击倭寇的三位仁人志士。
奸民:指勾结倭寇,破坏国家安宁的民众。
草疏:指上奏朝廷的奏章或文书。
斗大:形容规模小、容量小。
神策军:指唐朝皇帝李世民设立的禁卫军,后成为皇家的精锐部队。
庙食:指死后在祭祀时享用的祭品,比喻名垂青史。
诸侯老宾客:指诸侯中的长者,即德高望重的老宾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台湾抗击倭寇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明朝末年社会对于忠诚和勇敢精神的高度赞扬。诗人通过对三位仁人志士的描绘,歌颂了他们的英勇行为和崇高品质。诗中的语言朴实而生动,充满了历史感和时代气息。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敌人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侵略者的痛恨。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