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腴无旧业,安得辞苦辛。
倾赀输官府,丝粒谁上身。
追呼幸得免,所伤非窭贫。
连年遭水旱,无力事耕耘。
夜深望云汉,杲杲天无云。
四邻烟火绝,最苦繄荒春。
呼儿收橡栗,日入还负薪。
桃源邈已闭,后此无问津。
【译文】
田地肥沃,却没有自己的产业,哪能推脱辛苦的劳苦?
倾囊倒卖,把财产输献给官府,自己连一粒粮食也得不到。
侥幸逃脱了追逼和呼叫,但已造成的创伤却不是因贫困所致。
连续多年遭受水灾旱灾,无力继续耕种田地。
夜深时仰望天河,只见天空晴朗没有云彩。
四邻都已绝烟火,最痛苦地面对荒废的春天。
儿子叫来收橡子栗果,太阳落山后还去砍柴背柴。
桃花源已经关闭,以后不会再有人来访问津涉。
【注释】
膏腴:肥沃。
旧业:祖业。
安得:哪里能够得到。
苦辛:“劳苦辛酸”。
倾赀:全部财产。
输官府:缴纳给官府。
丝粒:丝织品的纤维,比喻微薄的收获。
幸得免:幸好免除了。
所伤非窭贫:造成损害的不是因贫困所致。
连年:接连几年。
遭:遭遇。
无云:晴朗。
四邻:四周的邻居或同乡。
烟火:炊烟,指人家。
荒春:荒废的春天,指荒凉的农村。
杲杲:形容日光明亮照耀的样子。
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地名,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邈:远。
后此:今后;以后。
无问津:不向人打听消息。
【赏析】
这首诗写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痛苦生活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写农民的生活状况,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与压迫。诗中表现了农民的悲惨命运,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心。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沉真挚,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